第十章 漢初的學術與政治

第一節道家學說的全盛及其影響

漢初在武帝前的六七十年是道家思想的全盛時代,帝國的政治和經濟都受它深刻的影響。

為什麽道家會在這時有這麽大的勢力呢?

道家學說的開始廣布是在戰國末年。接著從秦始皇到漢高祖的一個時期的歷史恰好是道家學說最好的注腳,好像是特為馬上證實道家的教訓而設的。老子說:“法令滋章,盜賊多有。”秦朝就是法令滋章而結果盜賊多有。老子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秦朝就是以死懼民而弄到民不畏死。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秦始皇和楚項羽就都以飄風驟雨的武功震撼一世,而他們所造成的勢力都不終朝日。老子說:“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秦始皇就是最“有為”的,而轉眼間秦朝敗亡;項羽就是一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的堅執者,終於連頭顱也失掉。老子說:“柔弱勝剛強。”劉邦就是以柔弱勝項羽至剛至強。老子說“自勝者強”,劉邦的強處就在能“自勝”。他本來是一個“酒色財氣”的人,但入了鹹陽之後,因群臣的勸諫,竟能“財帛無所取,婦女無所幸”,並且對項羽低首下心。老子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劉邦所以成帝業的陰謀,大抵類此。他始則裝聾作聵,聽項羽為所欲為;繼則側擊旁敲,力避和他正面沖突;終於一舉把他殲滅。他始則棄關中給項羽的部將,並且於入漢中後,燒毀棧道,示無還心;繼則棄關東給韓信英布,以樹項羽的死敵;而終於席卷天下。像這樣的例,這裏還不能盡舉。道家的學說在戰國末年既已流行,始皇的焚書,並不能把簡短精警的五千言從學人的記憶中毀去。他們當戰事平息,痛定思痛之際,把這五千言細加回味,怎能不警覺它是一部天發的神讖。況且當時朝野上下都是鋒鏑余生,勞極思息;道家“清靜無為”的政策正是合口的味,而且是對症的藥。我們若注意,當第一次歐洲大戰後,於道家學說素無歷史因緣而且只能從譯本中得到蒙眬認識的德國青年,尚且會對老子發生狂熱的崇拜,一時《道德經》的譯本有十余種(連解釋的書共有四五十種)之多,便知漢初黃老思想之成為支配的勢力是事有必至的了。

第一個黃老思想之有力的提倡者,是高祖的功臣曹參。他做齊國的丞相時,聽得膠西有一位蓋公,精通黃老學說,就用厚幣請了來,把自己的正房讓給他住,常去請教;果然任職九年,人民安集,時稱賢相。後來漢丞相蕭何死了,曹參被調去繼任。他一切遵照舊規,把好出風頭的屬員都免了職,換用了樸訥的人。他自己天天飲酒,無所事事,有人想勸他做點事,他等那人來時就請他喝酒,那人正想說話時,便敬上一杯,直灌到醉了,那些人終沒有說話的機會。丞相府的後園,靠近府吏的宿舍,他們常常飲酒,呼叫和歌唱的聲音鬧得人不得安靜。府吏討厭了,請丞相去遊園,讓他聽聽那種聲音,好加以制止;哪知他反在園中擺起酒來,一樣的呼叫和歌唱,竟同隔墻的吏人們相應答。繼曹參的漢相是另一個高帝的功臣陳平。他雖然不像曹參一般裝懶,也是一個黃老信徒。第二個黃老思想有力的提倡者是文帝的皇後竇氏。她自己愛好《老子》不用說,並且令太子和外家的子弟都得讀這書。有一次她向一位儒生問及這書,那儒生不識好歹,批評了一句,她便大怒,罰他到獸圈裏打野豬,幸虧景帝暗地給了一把特別快的刀,他才不致喪命。她在朝廷中,供養了一位精通黃老學說的處士王生。有一次公卿大會,王生也在場,襪帶解了,回頭瞧著廷尉(最高執法官)張釋之道:“給我結襪!”釋之跪著給他結了。後來王生解釋道,“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於張廷尉;廷尉方(為)天下名臣,吾故聊使結襪,欲以重之。”(事在景帝時)一位黃老大師的青睞,能增重公卿的聲價,則當時道家地位可想而知了。

文帝對於黃老學說的熱心,雖不及他的皇後,但他一生行事,確是守著道家的“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為天下先”。他慈,他廢除“收孥相坐”(罪及家屬)的律令;廢除“誹謗言之罪”;廢除“肉刑”(殘毀人體的刑);廢除“秘祝”?(掌移過於臣下的巫祝)。他首頒養老令,每月以米和酒肉賜給八十歲以上的人;他甚至把人民的田地賦完全免掉(後景帝時恢復)。他儉,他身穿厚繒,有時著草鞋上殿;他最寵愛的慎夫人衣不拖地,帷帳無文繡。有次他想造一座露台,匠人估價需百金,他便道這是中人十家之產,停止不造。他不肯為天下先,所以一任北邊的烽火,直逼到甘泉;所以釀成淮南王長、濟北王興居的叛變;所以養成吳王濞的跋扈,為日後七國之亂的張本。他的一朝,只有消極的改革,沒有積極的興建;只有保守,沒有進取;只有對人民增加放任,沒有增加幹涉。不獨他的一朝,整個漢初的六七十年也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