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地理造就的海上強國或陸上強國(第2/7頁)

意大利以其幸運的地理位置征服了整個已知的世界,但是正是這個位置使它不可避免地帶上了某種瑕疵。這個在火山噴發中誕生的國家,將時刻面臨著它的“生身之母”的死亡威脅。因為,意大利不僅是個擁有月光下的廢墟、橘樹、曼陀林音樂會和如詩如畫的農莊的文明古國,它同時還是一個以火山噴發而聞名於世的“火山之國”。

每一個年滿70歲的意大利人(在這裏活到70歲是很容易的,因為笑聲與禮貌已成為天性,就像在一些令人不快的國家,苦笑和粗野是那樣的自然而然一樣)在被恭敬地送入家族墓地之前,肯定都曾親身經歷過至少一次大地震和兩次小地震。僅在1905—1907年間,地震儀(最可靠的儀器,我希望所有的儀器都能像它那樣精確得可怕)就報告了300次地震。在其後的1908年,整個墨西拿就被地震完全毀滅了。如果你需要一些重要資料(數字往往比文字更有說服力),下面就是有關卡普裏島對面的伊斯基亞島的地震記錄:

僅僅該島發生地震的年份就有:1228年,1302年,1762年,1796年,1805年,1812年,1827年,1828年,1834年,1841年,1851年,1852年,1863年,1864年,1867年,1874年,1875年,1880年,1881年,1883年,等等。

幾百萬年的火山噴發,使意大利廣袤的大地逐漸被層層凝灰巖所覆蓋。這些凝灰巖是從火山口噴出的火山灰構成的一種軟質的巖石。這種火山凝灰巖層是多孔的,滲透性非常好,對整個半島的景觀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火山凝灰巖覆蓋了不下4000平方英裏的土地,包括羅馬古跡的那7座小山,它們也是由硬結的火山灰堆積而成。

史前的火山噴發還能造成其他的地質演變,使意大利的土壤層極其脆弱而變化多端。縱貫整個半島並將它一分為二的亞平寧山脈,大部分是由石灰巖構成的。這種軟質的石灰巖覆蓋在年代更久的較為堅硬的巖層上面,非常容易滑動。古意大利人對此十分了解,所以即使在沒有火山噴發的時候,他們也習慣於每20年就考察一下地界,查看一塊大地產的盡頭和另一塊大地產的開端的石頭標記,看看石頭是否還在原處。對於現代意大利人,他們都要被教導去認識他們的土地,因此,每當鐵路變形、道路斷裂,或者一個村莊從可愛的綠色山坡上翻滾而下時,他們就認識到土地的滑動過程(這個過程,人類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當你訪問意大利時,你會驚詫於這裏會有那麽多的村莊位於高山頂上。通常的解釋是:古代居民是出於安全考慮才避居“鷹巢”。然而,這其實只是次要的考慮。他們住在很不舒適的山頂上面,遠離山谷的水井和便利的交通要道,主要是為了避免遭遇滑坡的死亡危險。在山頂,古老的地質巖層往往暴露在表面,形成堅固的地表,為以後的居民提供了永久的居所。山坡松軟的石灰巖地表,就像流沙一樣不安全。因此,那些遠觀如美麗圖畫的村莊,你一旦住進去,就會覺得非常不舒服。

這一切將我們引入對近代意大利的思考之中。意大利不像希臘,並沒有江河日下。這個國家正在理智而勇敢地向一個新目標前進。如果它能長期堅持,它就會彌補1000年來因疏忽而造成的損失,甚至會重返世界強國之列重獲昔日的光榮。

1870年,意大利再度統一,而且意大利人剛剛贏得了獨立,將外國統治者趕到了阿爾卑斯山那一邊(這些侵略者的老家),他們就開始了這項偉大而近乎絕望的奮鬥事業——重整山河。

侵蝕

他們首先把注意力投放在波河流域——它是整個半島的魚米之鄉。波河不像其他河流那樣長。事實上,如果你看過世界河流長度的對照表,你會發現,伏爾加河是歐洲唯一有資格進入前列的河流。波河位於北緯45°,只有450英裏長。但是,波河盆地卻有2.7萬平方英裏,既包括其支流的發源地,也包括那些承受波河恩澤的地區。波河的流域雖不及其他幾條大河寬廣,但也有其獨特之處。

這條河全長的六分之五是可以通航的,同時它還是世界上締造三角洲最快的大河之一。每年,波河三角洲的面積都向外擴大四分之三平方英裏,把三角洲向前推進200英尺。長此下去,10個世紀之後,這個三角洲就會伸展到對面的伊斯特拉半島,而威尼斯就會被置於一個內陸湖上,一條7英裏寬的堤壩會將它與亞得裏亞海隔離開來。

波河攜帶入海的大量沉積物,其中有一部分積到了河底,使河床上覆蓋了一層幾英尺厚的堅硬物質。為了防止日益升高的河水浸沒周邊地區,沿岸的居民從古羅馬時代就開始築壩圍堤,這項工程時至今日仍在繼續。其結果使波河水面比其周圍的平原高出許多。在一些村莊,堤壩高達30英尺,河面竟然與房屋的屋頂一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