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地理造就的海上強國或陸上強國

從地理學角度講,意大利是個巨大的廢墟,它是一座龐大山脈的殘骸。這個山脈曾像現在西班牙的地形一樣,呈正方形,後來漸漸下沉(在上百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即使是最堅硬的巖石也會被腐蝕的),直至最終消失在地中海的碧波之下。現在我們看得到的只有古老的高原最東面的一角,即亞平寧山脈,它從波河流域一直延伸到意大利靴形半島尖端的卡拉布裏亞。

科西嘉島、厄爾巴島和撒丁島,都是這片史前高原的遺跡。西西裏島當然也是它的一部分。第勒尼安海中隨處散布著的小島便是這座遠古高原上山峰的化身。當整個高原全部被大海吞沒時,必定是十分慘烈而悲壯的一幕。不過,由於這個悲劇發生在2000萬年前,那時的地球正在遭受著最後一次火山大噴發的災難,整個世界彌漫著火山的煙塵,自然不會有哪一個人類成員能夠訴說當時的故事。滄海桑田只在一瞬間,但誰能想到一座大山的覆滅竟能給後來的亞平寧半島上的居民帶來福祉。今天,這個國家被賦予適宜的氣候、肥沃的土地及優越的地理位置,所有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似乎命中注定使它成為古代強國,以及傳播藝術與智慧的重要地區之一。

希臘是一只伸向亞洲的巨手,抓住了尼羅河流域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明,並將這種文明傳播到歐洲大陸的其他地區。

但是在那個時期,希臘人自己卻有點兒疏離於給他們施恩澤福的大陸。他們的國家像個孤立的半島,雖與大陸骨肉相連,卻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因為整個巴爾幹山脈的層巒疊嶂、萬千溝壑將它與歐洲及世界隔絕了。

意大利

與此相反,意大利卻能既得益於三面環海的島國優勢,又得益於橫跨北歐大陸的陸上優勢。我們常常忽略了這一事實,而不時地將意大利與西班牙以及希臘相提並論。西班牙和希臘的確有許多共同之處。比利牛斯山脈和巴爾幹山脈都是南北方之間一條不可逾越的屏障。相反,意大利的波河流域大平原卻如同一個凸角,一直深入到歐洲的心臟地帶。它最北方城市的緯度,要比日內瓦和裏昂的緯度還高,甚至米蘭和威尼斯也比波爾多(法國南部港口城市——譯者注)和格勒諾布爾(法國東南部城市——譯者注)的緯度更高一些,而佛羅倫薩(我們無意中把它當做意大利的中心)卻和馬賽幾乎在同一緯度。

更何況,阿爾卑斯山雖然遠遠高於比利牛斯山脈和巴爾幹山脈,但是它的走勢卻為南北交通提供了一條較為便利的通道。與意大利北部邊境線幾乎平行的萊茵河和羅納河橫穿阿爾卑斯山,那些山谷溪流都注入這兩條大河,與主河道正好垂直,於是就為通向波河平原提供了捷徑。漢尼拔(迦太基人,古代最偉大的軍事統帥之一——譯者注)和他的大象馬戲團是第一批證實這條捷徑的人,只不過他們的到來給毫無防範的羅馬人以沉重打擊。

依仗這樣的地理條件,意大利便可以扮演雙重角色:作為海上霸主,它主宰著地中海世界;作為陸上強國,它統治並剝削著歐洲各國。

直到地中海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而美洲大陸的發現又使得大西洋一躍成為商貿與文化的樞紐,意大利才失去了昔日的優勢。由於煤、鐵資源匱乏,它無法與西方工業強國競爭。但是,從公元前753年羅馬建城起直到公元4世紀,在這漫長的1200年中,意大利一直統治並管理著易北河、多瑙河以南的歐洲的每一寸土地。

公元前5世紀,野蠻的日耳曼族部落從亞洲遷移而來(時至今日,這些人還在拼命爭取炙手可熱的東歐地區所有權),是意大利人最先向他們提出了法律與秩序的最初觀念,並證明了自己這種較為開化的生活要遠遠優越於日耳曼野蠻人的那種居無定所、肮臟邋遢的遊牧生活。當然,意大利對別國的橫征暴斂無疑養肥了它自己。不過,在收取苛捐雜稅的同時,它也將其中一部分交付於民,並從此改變了這些國家的命運。

即使在今天,一個比較細心的觀察者,在參觀巴黎、布加勒斯特、馬德裏或者特雷沃時,也會吃驚地發現這裏的居民與羅馬人有著相似的外表和觀念。他還會驚奇地發現,這些地方的商店招牌無論是法語的、西班牙語的、羅馬尼亞語的,還是葡萄牙語的,他都能讀懂。他很快就意識到:“這裏是古羅馬帝國的舊殖民地。這片土地過去曾歸屬於意大利,就如同今日的菲律賓之依附於美國。是意大利建築師修建了這裏的第一批房屋,是意大利將軍規劃了這裏的第一條道路,甚至這裏的最早的商業貿易法規都是由中央政府的語言——意大利語書寫的。”他開始感喟這個國家所具有的巨大的地理優勢——它既歸屬於大海,又是大陸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