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地球:它的特點、規律和情況(第6/8頁)

為什麽不自己去模擬一次地震呢?歐洲的冰川公元1932年

我們所描述的這一切絕非危言聳聽。我們不必回到冰川時代,去看那大自然神秘的力量的“傑作”——北歐和北美大陸鋪上厚厚的冰雪,各個山脈留下險峻的危崖;我們只需回顧一下羅馬時代,去看看那些第一流的所謂的開拓者(他們不是古代“最講究實際的人”嗎?)是怎樣花了不足五代人的工夫就毀滅了原本可以保持穩定氣候的條件,徹底“改造”了他們那個半島的天氣狀況。西班牙人的鐵蹄,使南美洲勤勉而安分的印第安人世世代代耕耘著的肥沃梯田化為荒原。這是近在眼前的事實,毋庸多言。

公元前5000萬年

當然,對土著人進行剝削、奴役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斷絕他們的食物來源,用強制力使他們順從。正如我們的美國政府就在這方面做出了“表率”:他們把美洲野牛殺害殆盡,輕而易舉地將勇武的印第安戰士變成肮臟、邋遢的保留地教化居民。然而,殖民者的這些殘酷無情的措施最終將遭受懲罰。如果有人熟悉美國大平原和安第斯山脈的情況,他就會告訴你這是美國政府咎由自取。幸運的是,他們終於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現在,各國政府都不再容忍對土地的無恥侵害了,因為是土地給我們人類的命運帶來福祉。人類對地殼的變遷無能為力,但是我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地表的局部進行微小的改造,使大地多降甘露,使綠洲不再變成無情的沙漠。我們也許對地殼的深處一無所知,但我們至少對大地的外表略有所知。我們要憑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去創造全人類的幸福。

美洲的冰川億萬年前的各大洲與今天迥然不同

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能力控制地球上較大的部分——占地球四分之三的海洋世界是人類無法居住、更無力改造的。這些覆蓋地球的海水深淺不一。最淺處只有2英尺(濱海地帶),而最深的海溝則深達3.5萬英尺(菲律賓群島以東)。這些水體被人類劃分成三部分。最廣闊的水域被稱作太平洋,面積是6850萬平方英裏,還有大西洋和印度洋,面積分別為4100萬平方英裏和2900萬平方英裏。除了海洋,內陸水面積還有2000萬平方英裏,其中河流湖泊的總面積達到了1000萬平方英裏。這些水域都不是人類的居所,無論是過去、將來還是現在,除非我們也能像幾百萬年前的祖先那樣,再長出鰓來。

如果我們將世界上最高的幾個山峰都傾入位於菲律賓和日本之間的海洋最深處(3.421萬英尺),埃佛勒斯峰的峰頂將在水下5000英尺處,其他的就更低了。世界最高的12座山峰依次為:

1.埃佛勒斯峰(29141英尺);2.幹城章嘉峰(28225英尺),亞洲尼泊爾附近;3.阿空加瓜山(22834英尺),位於阿根廷;4.欽博拉索山(20702英尺),位於厄瓜多爾;5.麥金利山(20300英尺),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6.洛根山(19850英尺),位於加拿大;7.乞力馬紮羅山(19710英尺),位於非洲;8.厄爾布魯士山(18465英尺),位於高加索,歐洲最高峰;9.波波卡特佩特山(17543英尺),位於墨西哥;10.阿拉加茨山(17090英尺),位於亞美尼亞,當年諾亞方舟擱淺的地方;11.勃朗峰(15781英尺),位於法國境內阿爾卑斯山脈;12.富士山(12395英尺),位於日本。(在喜馬拉雅山脈中還有12座山峰比阿空加瓜山海拔高,但是由於它們鮮為人知,就不在此列舉。)

人類常年居住的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分別是:1.中國西藏的嘎托(14518英尺),海拔最高的村莊;2.秘魯的喀喀湖(12545英尺),最高的湖泊;3.基多(9343英尺)和4.波哥大(8563英尺),世界上最高的城市,均位於南美洲;5.瑞典聖伯納關口的修道院(8111英尺)是歐洲最高的人類常年居住點;6.墨西哥城(7415英尺),北美洲海拔最高的城市;7.巴勒斯坦的死海,低於海平面1290英尺。

浩渺無垠的海洋乍一看似乎是對土地資源的一種巨大浪費,似乎人類應該為此感到慚愧。細想一下,在我們的可支配的土地資源中還有500萬平方英裏的沙漠,還有1900萬平方英裏像西伯利亞那樣近乎沒有利用價值的荒原,還有幾百萬平方英裏的地區,由於海拔太高(如喜馬拉雅山和阿爾卑斯山)或者溫度太低(如兩極地區)或者濕度太大(如南美洲沼澤地區)或者森林過於茂密(如非洲中部的森林地區),都不適合人類居住,只好從算作“陸地”的5751萬平方英裏的面積中扣除。這種土地情況使人們感到,如果我們再被賜予多一點兒的土地,我們會更加珍惜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