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藝術(第3/5頁)

當然,中世紀的畫師們可以把彩色顏料用熟石膏水調制,塗在教堂的墻上。這種用“新鮮石膏”作畫的新方法(通常稱為“石膏壁畫”)流行了好幾個世紀。今天,它就像手稿中的微型風景畫一樣稀有。現代城市幾百個畫家中,也許只有一個可以成功調制這種顏料的。但是,在中世紀,沒有別的選擇,畫家們無一例外地都成了石膏壁畫的畫工。可是,這種調料法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缺陷。用不了幾年,要麽石膏從墻壁上脫落,要麽濕氣破壞了整個畫面,就像濕氣會損壞我們的墻紙一樣。人們絞盡腦汁,試驗了各種各樣的介質來取代石膏塗料。他們曾經用酒、醋、蜂蜜、雞蛋清等來調制顏料,但是效果都不能令人滿意。這些嘗試一直持續了1000多年。中世紀畫家能夠很成功地在羊皮紙手稿上繪畫,但是如果在大面積的木料或石塊上作畫,顏料就會發黏,這使他們一籌莫展。

在15世紀上半葉,這一困擾畫家們多年的難題終於被荷蘭南部的揚·範艾克與胡伯特·範艾克解決了。這兩位著名的弗蘭芒兄弟用特制的油調兌顏料,這使得他們能夠在木料、帆布、石頭或其他任何材質的底版上放心地作畫。

不過這一時期,中世紀初期的宗教熱情已經成為了過去。富裕的城市自由民已取代教會的主教,成了藝術的保護者。由於藝術通常為謀生服務,於是藝術家們開始為這些世俗的主子們工作,給國王、大公、富裕的銀行家們作畫。沒用多長時間,新的油畫技法風靡整個歐洲。幾乎每個國家都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畫派,這些畫派的肖像畫和風景畫反映當地人民獨有的藝術趣味。

比如在西班牙,有貝拉斯克斯在描繪宮廷小醜、皇家掛毯廠的紡織女工及所有跟國王和宮廷有關的人物和主題。在荷蘭,倫勃朗、弗朗斯·海爾斯及弗美爾卻在描畫商人家中的倉房、他衣衫不整的妻子和健康肥胖的孩子,以及為他帶來巨大財富的船只。在意大利,那是另一番氣象,由於教皇陛下依然是藝術的最大支持者,米開朗基羅和柯雷喬仍在全力刻畫著聖母瑪利亞和聖徒們。在英國,貴族是最有錢有勢的階層;在法國,國王高於一切,所以在這兩個國家,藝術家就為國王陛下美麗的女友和官場上的顯貴作肖像畫。

因教會的衰微及一個社會新階級的崛起會給繪畫帶來的巨大變化,同時在其他所有形式的藝術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印刷術的發明,使得作家們有可能通過為大眾寫作而贏得聲譽。這樣就產生了作家和插圖畫家這樣的職業。不過,有錢買得起新書的,並非那種整夜閑坐在家或望著天花板發呆的人。他們需要更多的娛樂。中世紀的吟遊詩人已經不能滿足他們對娛樂的要求。從早期希臘城邦迄今,2000多年過去了,職業劇作家終於有機會在這一行業大顯身手了。在中世紀,人們只知道戲劇僅僅是某些宗教慶典的捧場角色。13世紀和14世紀的悲劇講述的是耶穌受難的故事,但是到了16世紀,世俗的戲劇又重新出現。不過,在最開始,職業劇作家和演員們的地位並不高。威廉·莎士比亞曾被視為馬戲團裏小醜一樣的角色,以他的悲劇和喜劇給鄰人逗樂解悶。不過當這位大師於1616年去世的時候,他開始贏得周圍人的尊重,而戲劇演員也不再是警察監視的對象。

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還有洛佩德·維加。這位出色的西班牙人一生中共寫出了400部宗教劇本和1800多部的世俗劇本。作為一個貴族,他的作品得到教皇的特許。100年以後,法國人莫裏哀因不可思議的喜劇才華被認為是路易十四的好夥伴。

從那時起,戲劇日益受到群眾的喜愛。今天,“劇院”已經成為任何一座治理有序的城市必不可少的風景之一,而無聲電影也滲透到鄉村的每個角落。

然而,還有一種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那就是音樂。大部分古老的藝術形式都需要高超的技巧才能掌握。想要我們笨拙的雙手聽從大腦的指揮,將腦海中的形象準確再現於帆布或大理石上,那需要多年的練習。要學習如何表演或寫出一部好的著作,有些人則需要一生的時間。對於群眾來說,只有經過大量的訓練才能更好地欣賞繪畫、小說或雕塑的精品。但是,只要不是聾子,幾乎任何人都能跟唱某支曲子,或從音樂裏享受到一定的樂趣。中世紀的人們可以聽到的音樂不多,而且它們全是宗教音樂。那些聖歌必須嚴格遵守一定的節奏與和聲法則,很容易讓人感到單調乏味。另外,這些聖歌也不適合在大街和集市上演唱。

文藝復興改變了這一切。音樂再度成為人們的最好的朋友,陪著他們一起歡樂,一起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