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英國革命(第2/6頁)

很幸運的是瑪麗於1558年去世,由著名的伊麗莎白女王繼位。伊麗莎白是瑪麗的異母妹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博林所生的女兒,但安娜後來因失寵而被處死。在瑪麗執政期間,伊麗莎白曾一度被投進監獄,後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親自求情才獲釋。因此,伊麗莎白極端仇視天主教和西班牙的一切事物。像她父親一樣,伊麗莎白對宗教漠不關心,不過她繼承了父親洞若觀火的驚人判斷力。伊麗莎白在位45年,不僅王室權力得到加強,而且英格蘭這個歡樂的群島的財政和稅收也在不斷增加,國力得到大大加強。在這一點上,女王當然得到了拜倒在她王座周圍的大批極其能幹男性的有力輔佐,這也使得伊麗莎白時代成為了英國歷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時期。

然而,伊麗莎白並不是高枕無憂。她還存在著一個非常危險的對手——斯圖亞特王朝的瑪麗。她是法國女公爵和蘇格蘭貴族的女兒。此時,她是美弟奇家族凱瑟琳(法國國王法朗西斯二世的遺孀,聖巴瑟洛繆之夜大屠殺的總指揮)的兒媳。瑪麗的兒子後來還成為了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開國國君。瑪麗是一位忠實的天主教徒,樂意與一切伊麗莎白女王的敵人結為朋友。由於她缺乏政治智慧,再加上采用極為暴力的手段鎮壓蘇格蘭境內的加爾文教徒,導致蘇格蘭出現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暴動,自己被迫到英國境內避難。她在英格蘭待了18年,一直在策劃反對伊麗莎白的陰謀,卻從不想想是這個女人給予她庇護。最終伊麗莎白不得不聽從了她心腹大臣的勸告,“砍掉了蘇格蘭女王的頭”。

百年戰爭

1587年,蘇格蘭女王的頭被砍,這點燃了英國與西班牙戰爭的導火線。不過正如我們上一章講過的,英國與荷蘭的聯軍擊敗了西班牙菲利普的“無敵艦隊”。西班牙本想借機摧毀兩個新教勁敵,結果一敗塗地,變成了後者的一樁有利可圖的冒險事業。

這時,英國人和荷蘭人經多年的猶豫不決之後,終於意識到入侵印度和美洲的西屬殖民地不僅是他們的正當權力,而且還可為遭西班牙人迫害的新教徒同胞的報仇雪恨。英國人是哥倫布最早的追隨者之一。1496年,英國船隊在一位名為喬萬尼·卡波特的威尼斯領航員的指引下,首次發現並對北美大陸進行考察。雖然將拉布拉多和紐芬蘭島發展成為殖民地的可能性很小,但紐芬蘭附近的海域卻給英國漁船提供了豐富的漁業資源。1年後的1497年,同一位卡波特又登上了佛羅裏達海岸,為英國建立海外殖民地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機會。

接下來就是亨利七世和亨利八世在位的動亂年代。由於數不清的國內問題尚待解決,英國沒有充足的財力進行海外探險。不過,到了伊麗莎白時期,國力昌盛,斯圖亞特的瑪麗也已深陷牢籠,水手們終於可以欣然出海遠航,而用不著擔心一夜之間家園變色了。當伊麗莎白還是一個小孩時,英國人威洛比就冒險駛過了北角。

威洛比手下的船長之一裏查德·錢塞勒為探索一條前往東印度群島的航線,繼續向東深入,結果抵達了俄國港口阿爾漢格爾。在那裏,他與遙遠的莫斯科帝國的神秘統治者建立了外交與商業的聯系。在伊麗莎白統治初期,又有許多人順這條航線航行。那些為“聯合股份公司”利益而冒險的商人們,奠定了將在此後幾百年裏成為殖民地的各貿易公司的堅實基礎。作為海盜兼外交家,這些人為了金錢而奮不顧身,願意將全部身家性命作為賭注,走私者將一切能夠裝上船的東西統統裝上船,他們販運商品,也販賣人口,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他們把英國的旗幟和貞潔女王的榮譽散布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在國內,有偉大的莎士比亞正在為取悅女王而堅持不懈地努力。英格蘭最傑出的頭腦和最高明的智慧都在為女王獻計獻策,努力和她一起將亨利八世的封建遺產改造成一個現代化的民族國家。

1603年,年已70歲的伊麗莎白女王去世了,詹姆斯一世當上了英國國王。他是亨利七世的曾孫,伊麗莎白的侄子,也是她的敵人蘇格蘭女王瑪麗的兒子。憑借上帝的保佑,詹姆斯發現自己成為了唯一一個免於歐洲大陸戰禍的國家的統治者。當歐洲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們正鬥得天昏地暗的時候,英格蘭卻是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並正悠閑地展開了一場“宗教改革”,並未走上路德教徒或洛約拉支持者的極端道路。這使得這個島國在即將到來的殖民地爭奪戰中,占盡了先機。它確保了英國在國際事務中獲得領導地位,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即使是斯圖亞特王朝的災難性冒險,也不能阻止英國的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