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暗裂(第2/13頁)

過去,他在全省乃至全國各地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講,在國際論壇和全國諸多學術活動中做報告,他是知識界的精英,是學生的楷模。如今,關於他的違法犯罪的警示報告,被拍成警示片,刻成光盤,印成書籍,在教育系統的廣大幹部中巡回播放,在全國的幹部隊伍中發行。他是知識界的羞恥,是學者型官員中的敗類。

他的形象交織正與邪,他的心靈含蓄著光與暗,他的人生兼並著功與罪,他的命運承載著成與敗。在他執掌那所超過兩萬人規模的名牌大學的最後幾年,知情者斥責他為“雙面人”“偽君子”“變色龍”,更多的普通師生和群眾卻依然沿襲著對他一貫的印象,贊譽他“學德兼備,克勤克儉,清高正派”。

在陪同我去他服刑地的路上,該省辦案人員介紹,他的案子,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省紀委查辦的第一個在任高校一把手違紀違法案件,也是為數甚少的高級知識分子加高官落馬案例。該案不僅在省高校的黨員領導幹部中震動大,甚至在全國高校以及整個中國學術界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而他全部的違紀和犯罪行為,竟然僅僅集中在案發前的三四年時間裏。在此之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的確是如更多知曉他的人所認為的,是一個大專家,好領導,是一個正人君子,一個近乎完美的才俊。如果去掉他後面的這幾年,他的人生完全可成為勵志的教材。

“我像一台配置較高,價格不菲的寶馬,快速行駛在陽光大道上。但是,我有內傷,裏面某些零件,比如發動機核心有問題,沒有及時維修保養,一直不停地沿著高速向前跑,最後跑偏了,翻車了。”

他見到我,情緒不高,眼睛裏充滿了不滿。當我告訴他,我也曾在高校工作過幾年,當年,還到他所在的學校參加過他們承辦的一屆全國高校董事會研討會時,他的眼睛裏才閃爍出親切和一絲驚喜,這才滔滔不絕地向我說開來。

“要不是紀委及時查處我,真不知自己會滑到哪裏,馬力越大,跑偏越狠,那就不僅是翻車了,車毀人亡是分分鐘的事。紀委也算是幫我踩了刹車,避免了傷亡最大化啊!所以,你來找我談,我真的很歡迎,我願做反面典型現身說法。現在,我在裏面也在構思,我要寫上一兩本小說,好好寫寫自己的人生,這麽大的起伏,是有一些通用型人格教訓的。我是研究材料學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舉汽車跑偏的例子,是科學,再從人文角度說我的教訓,是幾十年修成精英,幾年全部爆損,可能路上的確有釘子,但精英的身心內藏暗傷,這才是致命的啊。社會是復雜的,人是復雜的,但人性是最復雜的,我們要認識到這種復雜,重中之重,是要認識到自我的復雜,揚長避短,更要揚長補短。希望大家引以為戒,不要重蹈覆轍……”

他還是比較坦率的,比較犀利的。他解剖自己的時候,也舍得用一些比較“狠”、比較準的詞語。

辦案人員告訴我,“從本性上來講,他是一個書生,但財色令昏,權力使他一度迅速崩潰,實在令人痛惜。當初發現他的問題,開始外圍調查,他得到一些風聲後,耍了一段時間小聰明,搞了一些小動作,被雙規後擺出一副委屈的樣子,責問我們,是不是要搞運動,又要拿知識分子開刀了。但後來經過教育,並找到他的出血點,對症下藥,他的態度陡然轉好,對自己的認識也比較深刻了,整個人好像脫胎換骨了。其實,這個人原先不錯的,學校師生對他有不少好的評價。我們認為,他不過是痛定思痛,恢復了本性裏的一部分良知。他在裏面兩年多來,用他的專業知識,幫我們剖析省裏發生的許多腐敗案子,甚至結合自身,以身說法,深入靈魂,幫我們查找涉案官員的‘病根’。而且,他在裏面依然堅持讀書、寫作、做學問。辦案點和監獄裏的工作人員,對他還是挺佩服的,大家依然喊他‘教授’,言語中多有一份尊重”。

“只是,這結局,太可惜,太可惜,太可惜啦。”陪同我的省紀委辦案人員,一說三嘆。

而他自己,對我講述他的人生故事時,單刀直入,這樣開場:

“我將自己腐敗犯罪的慘痛代價歸納為十三個一:事業上一直勤奮,人生上一直奮發,人格上一損俱壞,命理上一敗俱敗,情感上一時糊塗,政治上一擼到底,名譽上一文不值,地位上一落千丈,自由上一無所有,家庭上一塌糊塗,身體上一身病痛,良心上一生自責,總體上一敗塗地。”

1

我盤點了一下,我的人生分水嶺大概有三個。三個分水嶺,其實就是三道靈魂裂痕。現在先從第三個分水嶺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