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365個故事365裏路(第2/4頁)

“當上領導後,許多人來他這裏‘公關’,送錢送物,都被拒之門外,這些公關高手,真的一個個最後都敗下陣了。唯有一個來自他家鄉的老板,最後把他這個‘堡壘’拿下了。

“怎麽拿下的呢?有一年元旦前夕,該老板以替他老母親捎口信的名義,來他任職的市看望他,順便買了一雙新皮鞋過來。一進門,就蹲在地板上,親手幫他脫下腳上的舊鞋,說,辭舊迎新,穿上新鞋,意味著履新,這也是令尊大人生前的美好願望啊。他特別感動,感慨萬千,眼淚都下來了。從此,這個老板每年新年都送一雙新鞋過來,親手幫他換上。他也如願一步步走向權力巔峰,從副廳級虛職,到副廳級實職,再到正廳級,直至正廳要職,五六年時間內,履新四次,步步加分。他處處小心,唯獨對該老板那邊,開了一個‘口子’,也幾乎有求必應,幫老板辦了不少事兒,也收了老板不少錢財。最後,走進深淵,把前途變成了囚徒,把錦繡變成了泥淖。那次,我們奉命去‘雙規’他的時候,他看著自己的腳,突然哭了。後來,他告訴我們這些事,我們也知道,他剛換上當年的那雙新鞋,才穿上腳兩個星期。而供出他問題的人,正是為他穿鞋的那位老板。你看,一個人的命運,就是這麽玄!”

說完,老許又跑出去抽煙了。

2

研讀這些故事的過程,也許就像我幾年前作為紀檢戰線的新兵蛋子,親自參與辦了幾件案子一樣,帶著疑問,用足了認真勁兒鉆進去,最終才有可能恍然大悟。任何故事,不管你如何定性,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我們不是這個故事的制造者,就是參與者;不是參與者,就是見聞者;甚至連見聞者都算不上,但我們一定會是這個故事的間接關聯者。世界上沒有絕對孤立的故事。你在某個故事中的身份,你與某個故事的某種關聯,也許就是其中某個,或者可以設想是其中任一:

一個正在利益面前糾結的權貴;

一個手提文件包踏破鐵鞋的項目經理;

一個被制片人騷擾而選擇沉默的三流明星;

一個在公文堆裏沒日沒夜筆耕的小公務員;

一個每天丈夫不回家心裏就不踏實的家庭主婦;

一個為孩子的教育機會而愁眉苦臉的平民父親;

一個含辛茹苦把兒女養大卻依然操心著的老母親;

一個躊躇滿志要考公務員的大學生;

一個策劃汙蔑他人名聲的網絡水軍;

一個愛上有婦之夫的女職員;

一個把財產東掩西藏的民營企業老板;

一個被詐騙破產而籌資再創業的中年男人;

一個親自把局長老公送去自首的結發妻子;

一個因爆料而受到人身威脅的新聞記者;

一個痛苦地移送著涉腐同事去司法機關的紀檢幹部;

一個被刺殺的城管和一個被驅趕的小販;

一個公示期被舉報的高級領導幹部;

一個因一頓飯而被處分的將軍;

一個研究腐敗機理的大學教授;

一個就業名額被別人占據的底層青年;

一個把國罵當作愛國的體育冠軍;

一個一邊獻血救人一邊放藏獒咬人的富二代;

一個無奈的行賄者或一個欲罷不能的受賄者……

任何角色,你都能從中找到你的對應,找到你閱讀體驗的萬分驚恐和十分歡欣,幾多仿徨與些許振奮。也因為故事裏的事是過於真實的,卻又在日常的社會和家庭環境裏藏匿得太深,成為一種或蒙蔽或心照不宣的“內參”,就跟眾生的靈魂一樣,一面是豐富而多彩,一面矛盾而又危險。所以我們的故事,你會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入情入境。也許聽得笑起來,也許聽得跳起來;也許聽得夙夜難寐,聽得一夜白頭,也許聽得痛快淋漓,欲罷不能;也許聽得稀裏糊塗,不明究竟,也許聽得如雷貫耳,醍醐灌頂。

是啊,這些故事,有的是“潛伏”,有的是“風聲”,有的是寒心的情感戲,有的是精心的迷魂陣,心靈的糾葛,命運的沉浮,無形之手的捉弄,匯聚得像個龐雜的戲園——然而,輪番上台的卻不是表演,是活生生的江湖鏗鏘。雖然,我涉足這個行業的時間才三四年,並不是特別長,但故事裏的那些事,只要是一個哪怕再普通不過的當代中國人,都不會感到“天花亂墜”。當然,不“陌生”不等於就“熟悉”,熟悉了還不一定能達到“洞察”的境界,即便洞察了,也未必能心相通,情相融,也未必能明其理,悟中道。很多事兒“真實”的簡單面貌裏,藏著更多的“真實”,其中的“機關”,即便我這樣的紀檢業內人,也難免“一時糊塗”,非要讀到細處、問到深處方才明了!有的故事,聽得稀裏糊塗,過了幾天,回頭想起來,才要忍不住拍案叫絕;有的故事聽得怒火中燒,回去幾天才能平息;有的故事,聽得淚水漣漣,卻經不起理性的考量,就使自己陷入一份羞恥難當,甚至伴生一份絕望的情緒。很多故事裏面,無限的波瀾壯闊,經由當事人的描述,傾瀉到我的內心。一段時間,我甚至難以承受。要去接受這些故事,接受這些有的甚至荒誕荒謬的故事邏輯的存在,甚至繪聲繪色地把這些故事寫出來,的確需要一些特別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