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五回 冰魄吐寒輝 金庭森玉柱霞影 千重光似焰 花開十丈藕如船(第5/10頁)

走出四五十裏,前面又現微光。眾人全有戒心,惟恐又遇阻攔,洞徑彎曲向上,看不到盡頭,便把勢子放緩。正在戒備前行,忽聽幹神蛛笑道:“我看看去,也許走遠一點,諸位尋不到我,不要介意,這地方我許有一點事要辦呢。”說罷身形一晃,當先飛去,轉眼不見。行時,眾人見他面有喜容,胸前蜘蛛影子時隱時現,張牙舞爪,興奮異常,不似路上那樣沉默憂郁之狀。前面光影似由上透下,與先前遇險不同,已將鄰近。到了盡頭,才知那地方正是通往上面的出口,形如深井,上下相隔約數百丈,勢向前傾,上面洞口大只數尺,天光由此斜射下來。知到地頭,出險在即,不由精神一振,大放寬心,忙催遁光飛將上去,出口便見面前現出一片奇景。那地方乃是一座極高的冰山頂上,通體翠色晶瑩。一座高約十丈的黃色玉亭罩住出口,平頂垂直,整齊如削,直似整塊晶玉摟空雕刻而成。眾人先看到的是對面大片海洋,碧波浩瀚,天水相涵,極目蒼茫,漫無涯際。水色又極清深,幾可見底。水中魚介多具文彩,五光十色,千形異態,不時往來飛翔於水面上。海底深約百丈,細沙如雪,上生海藻海樹之類。有的五色交輝,枝杈分歧,宛如巨樹;有的翠帶紛披,長達十丈以上。更有不少奇形怪狀的海獸、飛魚穿行其間,追逐為戲。偶然激怒,鬥將起來,海底細沙受了震蕩,立卷起千層星雨,億萬銀花,飛舞於翠帶珊瑚叢中。

方覺奇景當前,從來未見,忽聽石生、阿童傳聲驚呼,起自身後,金、甄、易、石諸人回頭去看。因前面亭外矗立著一座高達數十丈的玉壁,眾人一出口,便見大海前橫,景又壯麗,紛紛向海眺望,亭前景物被玉壁和兩邊冰崖擋住,不曾繞往前面查看,也未想到這等海上神山,豈無仙靈精怪之類隱居盤踞,多半不曾留意。只阿童一人因先前幾為寒精所困,想起大師兄朱由穆銅椰島別時之言,始終謹慎,見當地景物過於奇異,休說眼見,連聽也未聽過,本就驚疑。同時心靈上又起了一點警兆,照著初下山時恩師傳授,料定必有事故發生,亂子還不在小。見眾人正在看海,指點碧浪錦鱗,十分有興,此時尚無異兆,不願大驚小怪。因與石生並肩而立,便悄聲說道:“這地方太怪,我們往亭那邊看看去。”二人本甚交厚,隨同往亭前走去。本意那山頂形勢奇特,左右兩面有數十丈高的冰崖,環向對峙,前面一座玉壁,除亭後向海一面,下余三面外景全被擋住,打算飛向前面玉壁之上,往外查看。哪知上面看是空的,暗中竟設有禁制,剛飛到頂,便將埋伏引發,萬點銀光似暴雨一般當頭打下。幸而阿童早有防備,石生那一塊三角金牌又是靈嶠奇珍,自具靈異,與主人心神相合,金霞佛光同時飛湧,那禁法恰巧遇到克星,才一接觸,便即破去。二人知已深入重地,一面傳聲音警,一面隱身上飛。到了墻頭,恐又有甚埋伏,越將過去,方始下落,同時看出墻外別有天地,景更光怪奇麗。原來下面乃是數千裏方圓一片盆地。先在山頂觀海,已覺那山甚高。再由這山前下望陸地,更顯得那山高出於意外,上下相去達數千丈,地面似比海底還低得多。地面上也有不少峰巒遠近羅列,最高的約有千丈,但比這座高山卻差得多。最奇的是除開肢陀溪澗而外,大部地平如鏡,其白如銀,也看不出是冰是雪。每座峰巒均由平地拔起,翠色晶瑩,上面各生著不少奇花異樹,遙望過去,俱似晶玉之質,不是金光燦爛,便是錦色輝煌。有的花朵生得奇大,從來未見。如非樹身高大,老幹丫權,蟠屈飛舞,姿態生動,簡直不像真的。更有不少金碧樓台掩映光林之中,下面地上也是處處花林,燦若錦繡,繁艷無倫。由上望下,到處仙山樓閣,霞蔚雲蒸,光怪陸離,不可名狀。頭上的天是青的,長空萬裏,湛然深碧。除偶然白雲如帶,橫亙在東南方峰腰殿閣之間,舒卷回翔,似欲飏去而外,不著絲毫雲翳。下面的地又是白的,廣原平野,其白如銀,直似一片奇大無比的銀氈。上面堆著千萬錦繡,花光浮泛,彩影千重,分明是夢想不到的美景奇觀。便凝碧仙府也無此宏闊壯麗,氣象萬千。令人見了目眩神迷,應接不暇。

石完喜得便要往下飛去,被金蟬一把拉住,說道;“你知道這是什麽地方?如此冒失。”說時,發現那山占地甚大,除玉亭高居山頂正中,三面均有玉墻冰崖環繞而外,形勢靈奇,景物也頗繁妙。便令眾人先尋一個隱秘之地,就冰塊上坐定,說道:“適才推詳仙示,好似此地是我師徒七人久居修道之所,但是事前似有不少兇險。似此靈境仙山,休說是見,便聽也不曾聽過。其中如是海外散仙所居宮室,這麽大的地方,人棄我取,選上一處做我們的洞府,對方要是正經修道之士,聲應氣求,必無嫌忌;如是左道妖邪,事情就難說了。幹道友此地從未來過,怎會一去不回?必有原因。事須謹慎,我們孤懸南極夭外,相隔中上不知多少萬裏,一有失陷,連救兵也請不到。上次在銅椰島與乙師伯分手時,雖蒙他賜我一面事急求救的信符,但是相隔大遠,又有宇宙磁光大火、大氣阻隔,也不知道能否當時趕來。幹道友雖是初交,已成至友,蒙他數十萬裏犯險同來,如今失蹤,吉兇難定,也須從速查探他的下落。二甄師弟傷還未愈,一路險難飛馳,雖有靈藥,無暇醫治。必須治愈復原,將毒氣化盡,以免臨時倉促,容易吃虧。”隨將陷空島所得晶瓶玉匣取出,打開一看,瓶中靈玉膏、萬年續斷和冷雲丹外,玉匣中尚有一個小蚌殼,中藏綠豆大小十粒透明金丸。另附靈威叟一張二指大的鮫綃,上寫“辟邪去火,解毒清心。到後即服,可以防身”等字。人數正對,只幹神蛛不在。每人分了一丸,將另一丸連蚌殼帶余藥收起。甄氏弟兄接過靈藥,便照前法醫治。因所中刀傷有奇毒,雖仗本門靈丹保住心身,仍非陷空島靈藥不能去毒復原。不到半盞茶時,甄氏弟兄便同復原。各人又把那粒金色丹丸服下,入口覺有一絲清涼之氣流行全身。再等行完一周天後,好似心神比前更加清靈,只心頭微有一點涼意。急於查探幹神蛛下落,是否入伏被困,匆匆起身,均料此丹有益無損,也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