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歪招(第3/11頁)

“那你還有其他辦法嗎?”範嘯天在後面問。

“有,但還沒找到。”

齊君元的回答差點沒把範嘯天的鼻子氣歪:“那趕緊找,不會像橋亭那裏一樣又是找不合適的地方吧。”

“沒錯,就是找不合適。”

齊君元嘴裏和範嘯天有一搭沒一搭地應著,手中磷光折鏡卻是不停地在轎廳中掃過,眼睛更是隨著折鏡的光亮到處觀察。這個轎廳除了廊檐與一般轎廳不一樣外,其他都還正常。也是兩邊板窗,可關閉可通風。沿壁兩道通長的坐板,這是給來客轎夫歇息的。但是沒有後墻後門,直接就是一個完全敞開的通道,這比一般的轎廳簡陋了些。不過既然轎廳前面沒設寬大的廊檐,那麽後面不用後墻後門倒也算是合適的。

但有些合適的情況如果綜合在一起看的話,那就可能變成不合適的點。所以齊君元的目光最終落在了兩邊的坐板和後墻上。

“轎廳設有坐板,而且有可開啟關閉的板窗,那為何不設後門?坐在裏面休息的轎夫、車夫在寒冷天氣是會始終被過堂風吹著的。再有門口沒有設廊檐停車轎,而是停在其他專門的地方,可見主人很注重進口處的齊整,那為何又會設有坐板給轎夫、車夫休息,其他地方停得下車轎卻偏偏坐不下,偏偏還要回到這裏來坐下休息?不對,這兩排坐板不是為了休息,而是要掩飾什麽設置。”齊君元又在自言自語。

“那坐板合不合適似乎與這兩根大梁木不搭界呀。”範嘯天嘟囔一句。平常對誰都憨厚有禮的他今夜情緒顯得反常,說明他心中真的壓力很大。

都是離恨谷的刺客,對兜爪坎扣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大家都看出齊君元的思路是正確的。但範嘯天所說也是實際問題,現在關鍵的還是怎麽解決頭頂上吊著的兩根尖銳巨木,看出坐板是不合適的點位似乎和這個沒有太大關系。

“大梁木有個下落的設置,這是在闖兜者已經進入到轎廳中才會出現的狀態。而梁木雖然粗大,直落下來覆蓋到的殺傷範圍卻不大,只是占了轎廳中間的一塊位置,闖兜者應變下還是有很寬裕的地方可以躲讓。所以這個下落設置應該是和其他爪子配合作用的。”

“你是說和那坐板掩蓋的設置會同時動作?”這次唐三娘搶在範嘯天前面提出疑問。

“試一試就知道了,你們都注意了,隨時防備大梁木撞過來。”

誰都沒想到齊君元會這麽莽撞,自己就在別人所設殺兜的攻擊範圍內,竟然還要試一試沒有完全摸清楚的兜形布置。這可是用性命在試,稍有不慎就攸關生死。

“等等……”“再看看吧……”大家都出言制止,但是來不及了,齊君元已經將手中拿著的抵杆扔了出去。

驚鈴響

抵杆橫著飛出,看樣子什麽都沒碰著。但是沒等到它落地,頂上的大梁木便直直地砸落下來。大梁木上繩索的長度控制得剛好,落下的大梁木並沒有完全砸在地面上,離地還有兩寸的樣子。因為這樣設置既不會損壞石鋪地面和巨木,也沒人能利用這兩寸的高度躲過砸擊。

幾乎是與砸下的梁木同時,兩邊坐板發出很響的一聲“咣當”,坐板整個翻轉起來,變成豎立狀。豎立的坐板反面朝裏,而這反面是無法坐的,因為上面有三排八寸長的圓釘杆。

兩邊豎起的釘板大力地對合過去,這麽多圓釘杆帶起的尖利風和坐板掀動的大股風讓人不由得心寒、氣塞。但是轎廳中除了風聲外並沒有其他聲音,對合的釘板並沒有撞在一起,兩邊圓釘杆交叉時便停止了。因為這狀態已經足夠,所有在這範圍內的人都會不可避免地被釘在板上。

“坎子家的‘天落雷槌’和‘釘壁對山靠’,不過這裏已經改良過了,將原來的對合釘壁改成了坐板。”未等對合頂板的震顫結束,齊君元就已經給出結論。

“天落雷槌”和“釘壁對山靠”應該算是坎子家比較常用的坎面,雖然結構和動作形式常常會進行一些改動,但百變不離其宗。就拿“下凡廳”中釘壁改為釘板的做法來說,采用釘壁雖然隱蔽性更強、殺傷範圍更大,但是需要很多大型的動力弦簧和機構。這裏改成釘板可能是不想把整個轎廳結構變得太過臃腫,失去簡樸雅致的風格。

清代初期江南匠家高手魯心禾所著《遁甲奇設》中有關於“天落雷槌”和“釘壁對山靠”布設的詳解,並舉有很多布設典故。眾多典故中都是雙坎同布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可靠殺傷。但其中也提到兩個躲過這兩坎同時動作的故事,一個是南宋時群俠大破太湖三仙島、擒拿鎮吳侯,有一個靈猿門高手進到雙坎之中,在“天落雷槌”動作後的一刹那,用“一線登峰”的招數順著吊住梁木的繩子爬到屋脊斜角中,躲過釘壁對合。還有一個是明代官府重金聘江湖道掃蕩燕西匪寇,一個叫三丈陀的高手誤入雙坎同布的山門,他在躲過“天落雷槌”後所攜帶的武器精鋼搗槌剛好撐住兩邊釘壁而逃過一劫。當然,也有許多懂得坎理、兜相的高手從機栝弦簧上直接破解兩坎合布的,那都不在此記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