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5/28頁)

太後不讓她說完就道:“好孩子,別客氣,也別來那一套,我這懿寧宮中可不像皇後那兒的規矩大,咱們有什麽說什麽,我說的是老實話,湘如那孩子也夠逗人疼的,只可惜單薄了一點。皇後嘛,現在也三十多快四十了,自然不能跟你們小姑娘去較量。不過,她進宮時,也不過你這麽大年紀,我還記得她的模樣,美是美了,卻天生的一付皇後相,過於端莊了一點。”

譚意哥道:“娘娘乃一國之母。”

太後笑道:“我也沒說端莊不好,只是一個人整天這樣規規矩矩的多別扭,那不是活得一點意思都沒有了?”

譚意哥忙道:“娘娘平素待人是十分親切和善的,只不過在您老菩薩前面,唯恐失禮,才必須要規規矩矩,以為臣屬們做個榜樣。”

太後笑道:“這麽說倒是我對皇後誤解了,好孩子,你可真會說話。”

她撫著譚意哥的手,萬般慈祥地道:“其實我也不是真糊塗,湘綺是個好媳婦,我比誰都清楚,只可惜做了皇家的媳婦,受了官規國禮的限制,使得我們婆媳難得有親近的機會,倒不如一般百姓家有親情之樂了。”

譚意哥道:“聖上治被萬方,您老菩薩跟娘娘得母儀天下為百姓之範,天降聖人,總得犧牲一點的。”

太後高興得直拍她的手背道:“好孩子,瞧你這張小嘴多甜,哀家倒從來沒認為自己為百姓們做了什麽,聽你這一說,倒像是哀家立了什麽了不起的大功業了。”

譚意哥道:“聖慈教化之功,大與天齊,唯其無方。育成於潛移默化之中,故不得而見。譬如泰獄之高,傖海之大,皆非目之能及……”

太後笑顧左右道:“你們也聽聽學著,這才是有學問的人說的話,哀家明知道這是歌功頌德的老話,可是到了她的嘴裏,聽起來就叫人暈陶陶的。”

一個女官笑道:“這是老祖宗偏心,喜歡一個人了,什麽話也順耳了,這話要是出於奴婢之口,您老祖宗又要說是巧言令色了。”

她大概是太後身邊很得寵的人,所以講話才如此的放肆,但是她並沒有惡意,說著還向譚意哥笑了一下,表示友善,也表示並不是對譚意哥攻擊。

太後笑道:“那當然了,話說得好聽不算,最難得的是要誠意正心,這孩子說話時,一片誠心敬意,沒有半點虛偽,那像你這猴頭,一付嘻皮笑臉,何嘗有半點誠意,讓人瞧了就有氣。”

說得大家都笑了,於是太後絮絮叨叨地向譚意哥問了一些她的身世以及生活種種。

譚意哥直言無隱,毫無隱坦,太後聽得直擦眼淚道:“好孩子,倒是苦了你了,說來也真是的,一個人犯了罪,跟妻子兒女什麽相幹,這個太不公平了,那天我要勸勸皇帝,叫他廢了這一條。”

皇後忙奏道:“罪及妻孥,多半是對著官宦人家,因為他們身為民牧,知法而犯法,罪加一等,這也是警誡之意。而且近年來,秉承慈訓,以仁術治世,對這種案子,已經赦免了不少,去年一年,刑部奏請外官妻孥入官的案子,計有九十七仵,皇上只判了三件,那是貪墨官民,為禍太烈的三名惡吏。而且他們的妻兒家人,也十分不肖,助惡唆使蹈法,合該一並處分。”

太後這才點點頭道:“很好,我是個婦道人家,沒讀過太多的書,也不懂得那些治國強邦之道。我只覺得以仁心去對人,總是不會錯的,皇帝小時候,我就這麽教他,現在還是這麽提醒他。”

皇後道:“皇上每與臣媳談及母後的教訓,總是感激萬分,無時敢忘。”

太後又向譚意哥道:“孩子,你是從民間來的,我要你講講老百姓對朝廷是怎麽樣的看法?”

這使得譚意哥為難了,因為這個題目太大了,也太嚴肅了,她縱有滿肚子學問,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太後道:“你別怕,有話盡管說好了,現在咱們是私下聊天,我只想聽聽民間的意見。

譚意哥斟酌良久,她知道不能光說好的,也不能全說壤的,於是笑道:“老菩薩,這可把我給問住了,因為要叫我來說,絕對是好話。”

太後道,“不行,你這孩子別學得像他們一樣的圓滑,只會歌功頌德,那些話不要你說,也不是我聽的,我現在要你說的是一些真正的批評,說好了,哀家特準你直言無忌,就當你是在跟一個老祖母聊天,別把我當成太後。”

譚意哥道:“民女所接觸的都是非當即貴的人,他們沐受聖恩深厚,富衣而足食,自然就會對朝廷感恩圖報,言下都是頌揚之詞了。”

太後道:“這也說的是,不過從你的話中,哀家也聽出一點意思來,只是日子過得好的人,才對朝廷感激,日子過得不好的人,對朝廷就怨聲載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