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5/26頁)

趙太守十分滿意了,笑笑道:“大成,你很能幹。”

李大成道:“卑職是個鄉下人,只因為及老博士興譚姑娘一力推薦為大人效勞,蒙大人成全,卑勝怎敢不盡心盡力!否則也對不起及老博士跟譚姑娘。”

提起了譚意哥,趙太守倒是興趣來了,連忙道:“意哥這孩子,溷落風塵實在太可惜了,模樣兒不必說,那滿腹的才華更是難得,多少飽讀詩書的宿儒都不如她。”

“是的,她雖身在樂籍,可是本郡的人,沒有一個將她看作樂伎的,召她的人很多,都是為了她的才華。”

“無論如何,使才女淪落風塵,是守官的疏忽,我從接任開始,就有心要給她脫籍,現在總算如願了。”

“這是大人的恩典,卑職將公文帶給她時,她對大人是萬分的感渤,要親自來向大人叩謝,卻為卑職攔住。”

“其實叫她來也沒關系,她的身份並不受注意。”

李大成恭身道:“回大人,卑職懇乞大人急急地準她脫籍,就是為了便於她悄悄地離去,以免有些人從她身上挖出了這件案子的內情。”

趙太守嘆息了一聲道:“說的也是,她是該走避一下,只是恐怕再也難以找到一個像這樣的才女了。”

李大成道:“是的,譚姑娘不但詩才敏捷,而且善於構想,妙貞觀的案子,事先的策劃,事後的安排,都是她細心的策劃才得如此,否則卻便把妙貞觀給破了,牽連那麽多人,這善後的工作可太難做了。”

趙太守感念到她的好處,唏噓地道:“可不是,受惠最多的就是本官,否則本官第一個就擔待不了,對了,她這一下去,生活會成問題嗎?”

“大人請放心好了,她是個很要好的女兒家,只要能生活得清清白白,她苦心一點也是心裏高興的。”

“連……本官蒙惠良多,總不能叫她受委屈,再說到她從此閉門深居,總要日子過得去才好,這樣吧,那包從妙貞觀裏取出來的證物,既不便公開入官,又不能由你我私下侵吞了,不如你拿去給她作為生活所需,就算是你我對你的酬謝吧。”

“這個她一定會對大人萬分感激的。”

趙太守道:“大成,東西要以你的名義送去,本官實在不便公然出面。”

“卑職知道,卑職會私下裏告訴她,讓她體會到大人的恩德的。”

趙太守又想了一下才道:“倒不必感激了,你不妨代轉本官的意思,要她拿著這些東西,換個地方、換個名字定居下來,等一兩年之後,大家對譚意哥這個名字淡忘了之後,她再嫁人,仍然可以找個好歸宿的。”

李大成連連點頭道:“卑職明白,卑職體會到大人的意思,也一定能做到,叫她從此以後,不再見人,把從前的一切關系都斬斷。”

他的確明白,趙太守說了半天的關心話,甚至於還贈予重酬,主要的目的亦無非是讓譚意哥躲起來,最好是遠離長沙,免得把妙貞觀的內情泄露出來,因為她知道得大多了。

機密一種,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趙太守,那些受到妙貞觀牽連的豪門,現在對趙太守十分的感激,所以才全力的支持,如若一旦事敗,他們就只有打擊趙太守以求自保了,一定要造成州牧失職,使得地方上匪人橫行坐大,才能掩飾他們的錯失之處。

所以李大成的回話也很得體,完全把趙太守的顧慮點出來了,趙太守十分滿意,親熱地拍拍他的肩膀道:“大成!你是個很能幹的人,一定能混出頭的,明天一早就把這件事情辦妥,本官身邊可少不了你。”

“回大人,卑職恐怕一兩天回不來,因為譚姑娘已經離開長沙了,是卑職叫她離開,過一陣子再回來的。”

“那……就給你五天的假。去辦妥這件事,她這邊有未了的事,你代她處理一下,務必叫她在兩三年內不可回長沙來,這對她只有好處,盡管她在此地十分出名,但樂伎畢竟是樂伎,那名聲的確不好聽。”

李大成點點頭:“卑職知道,卑職定會遵照大人的意思辦妥的。”

他告退出來,心中對趙太守卻有一股難以名狀的不滿,這倒不是因為趙太守的圓滑與自私,他知道在官場中的人,多半是如此的。

主要因為是趙太守對譚意哥的看法與最後的一句話--樂伎畢竟是樂伎。

李大成從沒有把譚意哥當作樂伎看,他把她當作一個聖女。

在庫房中領出那個包袱,又到馬房中備了兩匹快馬,就連夜出發了。

他現在是長沙府衙中的大紅人。連那位執掌太守直接機密的師爺都要對他客氣幾分,因為他的地位突然重要起來了,不只太守對他言聽計從,而且本地許多有勢力的大戶,也都對他十分客氣,似乎他已經成為那個勢力圈子中一個共同的寵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