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死 星(第2/8頁)

裴洛拉特看得出神。“都是些細小的行星環。”

“事實上,已在平均大小之上。”崔維茲答道。

“根據傳說,在地球所屬的行星系中,那顆具有行星環的氣態巨星,它的環還要更寬、更亮而且更精致得多,甚至那顆氣態巨星本身也相形見絀。”

“我一點也不驚訝。”崔維茲說,“一個故事口耳相傳上萬年,你認為它會被愈說愈小嗎?”

寶綺思說:“它實在美麗。如果仔細望著那新月形,它似乎會在你眼前翻滾騰挪。”

“那是大氣風暴。”崔維茲說,“如果選取適當波長的光波,一般說來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來,讓我試試看。”他將雙手放到桌面,命令電腦逐一過濾光譜,然後固定在一個適當的波長。

原本微微發亮的新月形,突然變成一團變幻不定的色彩,由於變幻速度實在太快,幾乎令人眼花繚亂。最後,它總算固定成橘紅色。而在新月內部,有許多正在漂移的螺旋狀物體,它們一面運動,一面不斷或收緊或松弛。

“真是難以置信。”裴洛拉特喃喃說道。

“太可愛了。”寶綺思說。

沒什麽難以置信,也一點都不可愛,崔維茲難過地想。裴洛拉特與寶綺思都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完全沒想到他們所贊美的這顆行星,大大減低了崔維茲解開謎團的機會。可是話說回來,他們為何要想到這些呢?他倆深信崔維茲的選擇正確,兩人只是陪伴他進行求證,本身並沒有心理負擔,自己根本不該責怪他們。

他說:“暗面看來雖然很黑,但我們若能看到波長比可見光稍長一點的光線,就能看出它其實是陰暗深濃的火紅色。這顆行星向太空放出大量的紅外輻射,因為它大到了幾乎紅熱的程度。它已經超越氣態巨星,簡直就是一顆‘次恒星’。”

他停了半晌,又繼續說:“現在,我們暫時把它拋在腦後,開始尋找可能存在的可住人行星。”

“也許真的存在。”裴洛拉特帶著微笑說,“別放棄,老夥伴。”

“我尚未放棄。”崔維茲雖然這樣說,自己卻不怎麽有信心,“行星形成的過程太復雜,無法建立一套嚴格規律,我們只能以幾率來討論。有那個龐然大物在太空中,幾率便會降低許多,可是並不等於零。”

寶綺思說:“你何不這樣想——前面兩組坐標,分別提供了一個太空族居住的行星,那麽這第三組坐標,既然已經提供一顆符合條件的恒星,也應該能讓你找到一顆可住人行星。為什麽還要談幾率呢?”

“我當然希望你說得對。”崔維茲說,卻一點也沒有感到安慰,“現在我們要飛出行星軌道面,向中心的恒星前進。”

他說出這個意圖後,電腦幾乎立刻開始行動。他靠在駕駛座上,再次肯定一件事實:駕駛一艘擁有如此先進電腦的重力太空艇,後遺症之一是再也不能——再也不能駕駛任何其他型號的船艦。

他還能忍受親自進行那些計算嗎?還能忍受必須考慮加速效應,並限定在合理範圍之內嗎?最可能出現的狀況,是他會忘掉那些問題,而讓船艦全速前進,直到他與其他乘客都被拋向艙壁,撞得粉身碎骨為止。

嗯,那麽,他將永遠繼續駕駛遠星號——或是其他一模一樣的太空艇,只要他能忍受那麽一點點的不同。

由於他想暫且忘掉有沒有可住人行星這個問題(不論答案為何),他開始沉思另一件事:他剛才命令太空艇離開軌道面,是飛到軌道面的上方。如果沒有必須飛到軌道面之下的特殊原因,駕駛員幾乎總會選擇向上飛,這是為什麽呢?

其實嚴格說來,何必堅持將某個方向想成上方,而將另一側想成下方呢?太空是完全對稱的空間,“上下”純粹只是約定俗成。

話說回來,在觀測一顆行星時,他總會注意到它的自轉與公轉方向。如果兩者都是反時鐘,那麽手臂舉起的方向就是北方,兩腳的方向則是南方。而在銀河每個角落,總是將北方想象成上方,南方想成下方。

這純粹是一種規約,可遠溯至迷霧般的太古時代,而人類一直盲目沿用至今。一張原本熟悉的地圖,如果南面朝上就一定看不懂,必須轉過來才顯得有意義。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任何人都會優先選擇北方,也就是“上方”。

崔維茲想到三世紀前的一位帝國大將貝爾・裏歐思所領導的一場戰役。在某個關鍵時刻,他命令分遣艦隊轉向軌道面下方,於是敵軍一個中隊在毫無警戒的情況下,被裏歐思逮個正著。後來有人抱怨,說這是一種投機行動——當然是出自輸家之口。

如此影響深遠且與人類同樣古老的規約,一定是源自地球。想到這裏,崔維茲的心思又被拉回可住人行星的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