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告別康普隆(第7/9頁)

“我認為簡直不可能,”裴洛拉特愣愣地說,“是什麽讓它停留在太空的?”

“跟衛星能停留在太空的道理相同。”崔維茲說,“行星環由許多細微的粒子組成,每個粒子都環繞著行星運轉。由於這些環距離行星太近,‘潮汐效應’使它們無法聚結成一個球體。”

裴洛拉特搖了搖頭。“想想實在太令人難過了,老友。我當了一輩子學者,怎麽可能對天文學知道得那麽少?”

“而我則對人類的傳奇一無所知,沒有人能夠擁抱所有的知識。事實上,這些行星環沒什麽稀奇,幾乎每顆氣態巨星都有,即使有時只是一圈稀薄的塵埃。端點星的太陽所領導的行星家族,碰巧沒有真正的氣態巨星,因此端點星上的居民,除非是個星際旅行者,或者在大學裏修過天文學課程,否則很可能不知道行星環是什麽。如果行星環十分寬廣,因而明亮且顯眼,像現在這個這樣,那才是不尋常的現象。它實在壯麗,一定至少有幾百公裏寬。”

此時,裴洛拉特突然彈響一下手指。“正是這個意思。”

寶綺思嚇了一跳。“什麽意思,裴?”

裴洛拉特說:“我曾經讀過某一首詩的片段,那是一首非常古老的詩,用一種古體的銀河標準語寫成,很不容易讀懂,正好證明它的年代十分久遠。不過,我不該抱怨古文體難懂,老弟。由於工作的關系,我精通好幾種古銀河語文,即使在工作領域之外對我沒什麽用處,仍然讓我很有成就感——我剛才說什麽來著?”

寶綺思說:“一首古詩的片段,親愛的裴。”

“謝謝你,寶綺思。”然後,裴洛拉特又對崔維茲說,“她總是很注意我在說什麽,以便我一旦離題——這是常有的事——她隨時能把我拉回來。”

“這是你的魅力之一,裴。”寶綺思微笑著說。

“總之,那個片段主要是在描述地球所在的行星系,至於為何要做這個描述,我並不清楚,因為完整的詩句已經散佚,至少我從來沒辦法找到。流傳下來的只有這一部分,或許是由於其中的天文學內容。總之,它提到第六顆行星擁有光輝燦爛的三重行星環。‘既寬且大,與之相較,世界相形見絀。’你看,我現在還能吟誦呢。以前我不明了行星環是什麽東西,我記得曾經設想,也許該行星的一側有三個圓圈排成一列,但這似乎十分無稽,所以我懶得收在我的圖書館中。我當初沒有追根究底,現在想來十分遺憾。”他搖了搖頭,又說,“在今日銀河中,神話學家是個很孤獨的行業,使人忘了追根究底的好處。”

崔維茲安慰他說:“你當初沒理會它,也許是正確的態度,詹諾夫,對詩意的文字不可過分認真。”

“但那正是它的意思,”裴洛拉特指著顯像屏幕說,“那首詩所提到的景象,正是三個寬闊的同心環,寬度超過了行星本身。”

崔維茲說:“我從來沒聽過這種事,我認為行星環不可能那麽寬,相較於它們所環繞的行星,行星環總是非常狹長。”

裴洛拉特說:“我們也從未聽說哪個可住人行星擁有一顆巨大的衛星,或是它的地殼具有放射性,現在這個則是它的第三項唯一性。我們若能找到一顆除了放射性之外,具有一切適宜住人條件的行星,它擁有一顆巨大的衛星,而且在那個行星系中,另一顆行星擁有寬闊的行星環,那就毫無疑問,代表我們發現地球了。”

崔維茲微微一笑。“我同意,詹諾夫,假如我們找到這三項特征,我們就一定找到了地球。”

“假如!”寶綺思嘆了一口氣。

30

他們已經飛越這個行星系各主要世界,此刻正在最遠的兩顆行星之間繼續往外沖,因此在十五億公裏內,並沒有任何稍具規模的天體。前方只有一大團彗星雲,不會產生多大的重力效應。

遠星號已加速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崔維茲很清楚,理論上來說,這艘太空艇可加速到接近光速,不過他也明白,實際上,十分之一光速已是合理的極限。

以這個速度飛行,能夠避開任何稍具質量的物體,卻無法閃避太空中無數的塵埃粒子,而為數更多的原子與分子更不在話下。在極高速航行時,即使那麽微小的物體也會磨損或刮傷艇體,造成十分嚴重的損害。假如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每個撞向艇體的原子都具有宇宙線的性質。而曝露在無孔不入的宇宙線輻射下,太空艇中每一個人都無法幸免。

在顯像屏幕上,遠方的恒星看不出任何動靜。雖然太空艇以每秒三萬公裏的速度運動,各方面看起來,它都顯得像是靜止在太空中。

電腦正在進行長距離掃描,以偵測任何可能與太空艇相撞的物體,它們即使體積有限,仍會構成嚴重的威脅。在可能性極低的必要情況下,太空艇會稍微轉向閃避。但由於可能來襲的物體都很小,相對速度也不太大,而且太空艇改變航向時又不會產生慣性效應,因此根本無法知道是否出現過堪稱“千鈞一發”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