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沉沒的國度 11(第4/5頁)

各國已經開始向遠東各自集風結雲地布局,另一方的歐洲也急忙采取了一連串措施。4月以來一直被推遲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大演習,最後決定在5月初舉行。同時,在莫斯科、華沙、巴黎、日內瓦還舉行了各種磋商。當今的課題是,圍繞日本列島沉沒,一切軍事行動都要暫時地被凍結。關於這一點,東西方之間必須達成共識。如果擁有巨大經濟和技術力量以及潛在戰鬥力的一億一千萬人口的日本,這一存在消失了的話,圍繞著美中蘇的遠東戰略態勢,將如何變化和如何穩定的問題備受關注。各國在盯住對自己有利點的同時,又對對方心懷畏懼。於是,便利用手中的棋子,在認為各自的設想會達到某種均衡的時候,企圖在各當事國之間就新體制的架構達成默契。

面臨艱難選擇的,是美國的北太平洋戰略。如果從西南向西北、包括琉球弧線在內,長達三千公裏以上的,以“包圍”歐亞大陸的形式而排列的日本列島消失了的話,美國必須以台灣島為防衛線西邊的據點,以中途島為北限,在廣闊的北太平洋,與蘇聯遠東西伯利亞的海岸直接對峙。對蘇聯來說,情況也一樣。針對遠東西伯利亞的防衛線,日本列島起到了相應的緩沖地帶的作用。因為巨大的弧狀列島,在作為攻擊基地對蘇聯形成壓力的同時,由於居住在這一地區的人口眾多,它又是非常容易被攻擊的脆弱地帶。由於亞洲大陸東部長長的海岸線,沒有緩沖地帶的話,就形成兩個龐大的國家直接對峙的局面了。打開遠東、北部太平洋地區的地圖看看,就可以知道,如果用手指把連結歐亞大陸東部邊緣的列島弧遮蓋起來,便會發現在那裏出現了一條裸露的海岸線。從朝鮮半島到蘇聯沿海的各州,亞洲大陸完全處於太平洋潮流的直接沖擊之下。如果設身處地,站在蘇聯遠東地區防衛負責人或美國太平洋防衛負責人的立場上的話,就不難理解這條新的毫無遮擋的海岸線上的防衛和均衡問題了。

……在蘇聯的航空母艦進入海參崴港一周後,中國突然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達裏湖北方沙漠地帶,進行了戰術性小型核武器實驗。三天之後,蘇聯發表了向印度提供新的中程導彈的消息。而且,就在當天,在科隆坡舉行的由印度、中國、蘇聯和美國四國的副部長級別參加的會談也結束了。會談公告說:關於“遠東問題”,有可能會在近期內舉行相關諸國的“首腦會談”。

日本問題的影響,正出乎意料地波及到地球的另一半——在巴西,日本移民中殘存的“好戰者”們,乘機在日本人中間散布謠言,說日本的“軍隊”很快要進駐巴西。此外,余波甚至還對非洲大陸的西南部也產生了影響。

在特別委員會連續數日,每天安排八次會議的稠密日程中,恩比委員長抽空會見了贊比亞代表團的克托瓦參贊。兩人曾經因商議坦贊鐵路建設問題有過會晤,為了非洲統一運動也經常交換意見。

“看樣子,事態會變得比較麻煩……”克托瓦參贊在聯合國大樓休息廳的一角,環視了一下四周後,皺著濃眉這樣說,“有情報說, 南非已向納米比亞派駐了為數相當多的秘密部隊,盡管還未得到證實……”

“是設想方案泄露了嗎?”恩比委員長閉緊厚厚的嘴唇,將臉湊過來。

“不可能。因為納米比亞理事會,現在甚至還未進入事前準備工作階段……應該說,是南非政府在由聯合國大會決議成立特別對策委時,預料到了這種可能性吧。”

在德國占領時,曾被稱為“西南非洲”的納米比亞,位於非洲大陸的西南部,其北邊與葡萄牙占領下的安哥拉,東邊與贊比亞和博茨瓦納,南邊與南非共和國分別相鄰接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20年經國際聯盟同意,“西南非洲”成為南非共和國的托管領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非洲殖民地獨立解放運動中,擴大到此地區的南非種族歧視政策受到指責,加之埃塞俄比亞和利比亞又提出了控訴,聯合國大會決定1968年西南非洲獨立。但是,南非對此強烈反對。1968年,聯合國設立了解決此問題的理事會,並將其作為聯合國大會的下屬機構。從此時起,這一被稱為“西南非洲”的區域便更名為納米比亞。雖然在聯合國大會上,決定了理事會由贊比亞、智利、印度尼西亞和南斯拉夫等十一國組成,取消南非的統治權而由聯合國直接管轄。但是,南非卻反對此決議,不承認聯合國的管轄,並采取縮小本地區的自治權等手段,反而加強了對它的支配。盡管海牙國際法庭在1971年6月,判決南非不從納米比亞撤退是違法行為,但南非的軍隊依然為了既得權益而繼續留在納米比亞領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