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3(第4/10頁)

“地震究竟還要持續多久呢?”首相突然換了副口氣,“最近全國各地的地震好像也太多了一些……”

“從統計數字看,一般來說,夏天比冬天多。”自治省大臣回答。

“而且,噴發也多……”首相接過話茬,“是不是到了那個什麽大的變動的時期了?是不是啊?”

“曾經有過可能發生第二次關東大地震的說法,”防衛廳長官說道,“但這已經是好久以前的事了,目前,這種說法已經銷聲匿跡了。”

“總而言之,從今往後,地震是多還是少呢?”首相有些焦灼地問道。他那平素沒有表情的臉龐抽搐似的痙攣了一下,“不過我想,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但是,如果把這一點搞清楚,那麽,在各種計劃中,就應該考慮把地震和海嘯的對策也制定進去。”

總務長官心中暗想:首相在這方面倒是有些神經過敏。與其說是對付地震,還不如說是為了那事。因為前不久,在嫡系門派中就鬧出了涉及某大公司非法融資的醜聞。

“關於地震,是不是先聽聽學者們的意見?”厚生大臣建議,“我們也想聽聽學者們的想法。”

“也聽不到什麽精彩的意見。”技術廳長官苦笑著說,“所謂研究——特別是自然科學的研究,它和技術研究不同,耗費大量資金換來的只是極少的研究成果。能說得出個子醜寅卯的,實在少之又少。如果有哪位學者可以斷然下結論的話,那他不是江湖騙子,就肯定是個怪物。我在氣象廳有一位私交很深的學者朋友,見面時經常問他地震的事,但他也只能給一個含糊其詞的回答。”

這位四十出頭的科學技術廳長官,是內閣成員中獨一無二的研究自然科學出身的人。他在創建宇宙開發和原子能等所謂尖端科學方面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華,並因此一步登天,成為所謂“準官僚”的新型政治家。

“那也沒有什麽關系嘛。”首相的眼光在首相府的總務長官臉上掃了一下,說道,“總之,我倒很想請教一下,地震學者的肚子裏到底裝有多少東西。但是呢,還不能太興師動眾。要是叫新聞記者給捅出去,可就麻煩啦。挑那麽幾個人,充分聽聽他們的意見。請你馬上挑選人吧……”

這時,房間驀地微微晃動起來,一小塊灰塵從天花板上輕輕飄下。沒過一會兒,又來了個劇烈的震蕩,地板忽悠忽悠地搖晃著,伴著地下傳來“嘎吱”的一聲,墻壁和柱子也隨著“咯吱咯吱”響了起來,桌上茶碗裏的水也溢出來了。

“好家夥,還挺厲害的……”運輸大臣面露驚恐地說道。他剛要從椅子上站起來,振動突然停息了。茶碗裏的茶水仍在搖晃,花瓶裏的水“咣當咣當”地發出有節奏的響聲。兩三片泥灰渣從墻上剝落下來。

“沒完沒了的………”厚生大臣唉聲嘆氣道。下面發出無奈的苦笑聲和嘈雜聲,嘈雜中,遠處什麽地方“當”地響了一聲。跟著,一個秘書敲開內閣會議室的房門走了進來,向總務長官附耳低聲嘀咕了幾句什麽,總務長官的眉頭往裏擠了擠,點了點頭,然後對大家說:“淺間山開始噴發了……”


田所博士的私人研究所坐落在本鄉第二條街。坐在研究所二樓的那個露著彈簧和稻草的破沙發上,小野寺感受到了這次地震。盯著搖晃的天花板和積滿灰塵的日光燈,小野寺只覺得像做夢一樣恍恍惚惚,直到窗戶上的一塊玻璃“哐當”一聲碎了,沙發下面發出斷裂的聲音,他才如夢初醒,從沙發上跳了起來。這時,地震已經停息,他打了個長長的哈欠,突然聽見一群人“叮叮咚咚”上樓梯的聲音。

“著火了?”他向一個跑在走廊上穿著件破襯衫的年輕人問了一句。

“不,是淺間山噴發。”

他猛地離開了沙發,跟在年輕人後面,從三樓奔向屋頂。幾名男女正抓著欄杆指著西北方向,在那裏高聲嚷嚷。他們的視線被本鄉這一帶所特有的那些參差不齊的大樓、伸向山頂的高速公路和市中心的超高層建築群給擋住了,加上那不斷騰起的熱烘烘的化學煙霧的籠罩,更使他們眼前的視線一片模糊,很難看清地平線遠方的天空。然而,即使如此,也還是可以看見一縷黃煙直沖雲霄。——“是那個吧?”“不是,那是誰家煙囪裏冒出來的煙。”“在那兒,準是那個!”“不可能。離這兒一百多公裏,而且,空氣又汙染得這麽厲害,怎麽會看得見?”——喧囂、嘈雜的對話聲直逼耳膜,小野寺感到自己比剛才清醒了不少。今天早上天亮之前,小野寺就離開青山的公寓把記錄送來了。從昨晚到現在,一直沒好好休息,本打算上班前在這裏眯瞪一兩個小時,結果,睜開眼睛一看手表已經十一點了。雖然已經打了請假的報告,但假期是從明天開始的,所以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趕緊給公司去個電話。他正向樓梯走去,田所博士無精打采地走了上來,他身穿皺皺巴巴的工作服,腳上趿著一雙拖鞋,滿臉胡子拉碴,兩眼通紅,雙頰肌肉松弛,和一星期前緊緊貼著深海潛艇觀測窗時的田所博士相比,憔悴得判若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