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大地與超主(第3/20頁)

“在上帝的指引下,掌控我們自己生命的自由。”

我們終於說到問題的實質了,斯托姆根想。不管表象如何,問題實際上是宗教信仰沖突。溫萊特從不會讓你忘記他是個牧師,盡管他已不再佩戴牧師圍領,但給人的印象是他的圍領還在那兒。

“上個月,”斯托姆根說道,“基督教主教、天主教紅衣主教和猶太教拉比共一百人,簽署了聯合聲明,支持監理人的政策。世界上的宗教跟你是對立的。”

溫萊特惱怒地搖頭反對,“不少宗教領袖有眼無珠:他們已被超主們收買。等他們看清危險的時候,人類早就大勢已去,喪失主動權,淪為奴隸了。”

一陣沉默。然後還是斯托姆根說話了:“三天後我要同監理人再次會談。我會把你的意見帶給他,我的職責就是轉達地球人的意見。不過,這改變不了什麽,這一點我可以肯定。”

“這裏還有一個問題,”溫萊特慢條斯理地說,“雖然我們對超主們有不少意見,但最主要的還是我們討厭他們那種神秘兮兮的樣子。你是唯一能跟卡列倫交談的人,可就連你也從未親眼見過他!那麽,我們懷疑他的動機還有什麽可奇怪的呢?”

“不在乎他為人類做了那麽多好事?”

“對,不在乎。我不知道是什麽更讓我們痛恨,是卡列倫的萬能力量,還是他的故作神秘。既然沒什麽好隱瞞的,為什麽他從不露面?斯托姆根先生,下次跟監理人談話時,你問問他!”

斯托姆根沒說話。他沒什麽好說的,什麽也說服不了對方。有時候他都弄不清是否已經說服了自己。

的確,在超主們看來不過是一次很小的行動,但對地球來說,這是件前所未有的大事。這些大船自深不可測的太空降臨,沒有發出任何警示。小說裏無數次描寫過這樣的場景,但沒人相信真會有這麽一天。現在這一時刻終於來臨:那一個個閃閃發光的形體無聲地懸停在每一塊陸地之上,它們是高科技的象征物,人類再過幾百年也無望匹敵。六天來它們漂浮在城市上空,一動不動,似乎並不知道下面有城市的存在。但顯然並非如此:這些巨艦恰好停泊在紐約、倫敦、巴黎、羅馬、開普敦、東京、堪培拉等大城市的上空,而不是別的地方,這不可能是什麽巧合。

這讓人揪心的幾天還未結束,就有人已經猜到了實情。這不是不了解人類的某個物種的初次試探性接觸。在這些靜寂不動的大船裏面,外星心理學家正在研究人類的反應。一旦緊張的曲線達到峰值,他們就會行動。

到了第六天,地球監理人卡列倫通過覆蓋所有電台頻率的無線電波向地球介紹了自己。他的英語完美,由此引發的爭論在大西洋兩岸持續了一代人之久。不過,他的演講行文邏輯遠比其風格更加驚人。無論用什麽標準衡量,這篇講話都算得上天才之作,顯示出他對人類事務的把握精準老道,爐火純青。他的學識和鑒賞能力毋庸置疑,間或挑弄般地提上幾句未知的知識也是刻意而為,讓人類相信,一個無法抗拒的知識權威正君臨於地球。卡列倫講完話,地球各國就都明白他們搖搖欲墜的主權國家從此完結了。地方和內部政府的權力還可維持,但更大範圍的國際事務決定權已經不再歸人類所有。一次次爭論、一次次抗議都於事無補。

很難指望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會規規矩矩,屈從於那點兒有限的權力。但積極反抗也困難重重,令人氣餒。要是摧毀超主的飛船,就算能夠擊中,下面的城市也會遭受毀滅。即便如此,仍有一個大國試著這麽做了。大概那些當權人物希望用一枚原子彈一石擊兩鳥,就把目標鎖定了敵對鄰國首都上空的飛船。

幾位軍官和技師坐在秘密控制室裏,看著大船的圖像在電視屏幕上漸漸擴大,內心極為矛盾。一旦成功,其他飛船會如何反應?他們能摧毀所有飛船,讓人類重回往日的生活嗎?卡列倫會對襲擊他的人發動報復嗎?

導彈撞擊爆炸的一瞬,屏幕上突然一片空白,圖像立刻切轉到幾英裏外的空中攝像機上。理論上幾分之一秒後,一個火球就會生成,它那太陽般的光芒將會布滿天空。

但什麽也沒有發生。大船依然漂浮在天邊,沐浴在自然的陽光中,毫發無損。別說擊中飛船了,甚至連導彈去了何處都弄不清楚。還有,卡列倫不但沒有發動報復,甚至都沒有指出他早就知道這次襲擊計劃。他只是完全無視了這些人,讓他們對並不會到來的報復擔驚受怕。這種手段比任何懲罰行動都更有效,更具挫敗力。幾周後這個政府就在一片指責聲中垮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