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克拉肯山

21 科學院

薩拉薩星科學院的成員人數是二進制整數100000000,對那些喜歡掰著指頭計數的人來說,也就是256。麥哲倫號的科學官安妮・瓦萊對這個控制人數的舉措相當推崇,因為它維持住了高標準。科學院對自己的職責也非常看重,總統對她坦言,目前的院士人數實際只有241人,因為根本找不到那麽多合適的人選填補空缺。

在這241人中,至少有105人親自來到了科學院的報告廳,116人經由通訊器登錄。這個出席率破了歷史紀錄,安妮・瓦萊博士覺得萬分榮幸,但她也忍不住對未能出席的那20人感到了一絲好奇。

還有一點讓她感到不大自在:主持人在介紹中稱贊她是地球上的天文學權威。唉,在麥哲倫號駛離地球時,這倒是千真萬確的。因為時勢和機遇的關系,這位史克勞夫斯基月球觀測站的前主任(現在連觀測站都得加上“前”字了)得到了幸存的機會。她心裏明白,如果用阿克萊、錢德拉賽卡、赫歇爾這些大師作為標準衡量,她頂多算是稱職;如果用伽利略、哥白尼或托勒密作為標準,那麽她連稱職都算不上。

“我們開始吧,”她對聽眾說道,“各位肯定已經看過了薩根二的地圖,這是我們用航拍和無線電全息技術合成的最清晰的圖片。當然了,它在細節方面還很糟糕,分辨率最多只有十公裏,但已經足夠我們掌握基本事實了。

“它的直徑是一萬五千公裏,比地球稍微大點兒;大氣十分稠密,幾乎完全由氮氣組成,沒有一點氧氣,這一點非常幸運——”

“非常幸運”這幾個字每次都能引起關注;觀眾一下子都坐直了。

“——我理解各位的驚訝,畢竟大多數人都對人在上面能直接呼吸的行星有所偏愛。然而在大移民之前的幾十年裏,許多事情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

“人類在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沒有發現任何生物或是生物的遺跡,長達十六個世紀的SETI項目[4]也以失敗告終。幾乎所有人都相信了一點:生命在宇宙中非常稀少,也非常寶貴。

“因此,一切生命形式都該得到尊敬、受到保護;甚至有人宣稱,連有害的病原體和病媒都不能消滅,而應該在嚴格的安全措施下加以保存。在最後那些日子裏,‘尊重生命’成了一句流行的口號,而且多數人都不把它局限在人類身上。

“不幹預其他生物的原則得到了認可,也在實踐上產生了影響。人類在很早之前就取得共識,不在有智慧生物的行星上建立據點。在這方面,人類過去曾在自己的行星上寫下過糟糕的紀錄。不過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有智慧生物的行星一直沒有出現。

“後來,又有人把這個問題引申開去:假設發現了一顆剛剛出現動物的行星,那我們也該袖手旁觀嗎?也該等著演化自然發生、等著智慧生物在百萬年後自動產生嗎?”

“再退一步:如果那顆行星上只有植物,那又如何呢?如果只有單細胞微生物呢?

“各位或許覺得奇怪:連人類自身的生存都岌岌可危了,居然還有人辯論這些抽象的道德和哲學問題。但是死亡會迫使人思考終極問題:我們為什麽活著?我們又該做些什麽?

“有一個說法開始流行起來,各位肯定也聽說過,那就是所謂的‘元法則’。我們是否能提出這樣的法律和道德準則:它不僅對兩足行走、呼吸空氣、暫時主宰地球的哺乳動物適用,也對一切智慧生物適用?

“我們的卡爾多博士恰好就是這場辯論的發起人之一,他也因此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對。那些人認為智人是唯一已知的智能物種,因此智人的生存高於一切;當時還有一句有力的口號:‘如果要在人類和粘菌之間選擇,我選人類!’

“還好,這樣的正面沖突從來就沒發生過,至少現在還沒有聽說。或許得再過幾百年,我們才能收到所有播種飛船發回的報告。如果其中有不吭聲的,那就說明勝利的是粘菌……

“3505年召開了最後一屆全球議會,與會代表通過了未來行星殖民的綱領,也就是著名的《日內瓦章程》。很多人覺得這些章程太理想化,根本沒法實施,但它的意圖是好的,它是人類在對一個或許不能領會善意的宇宙,發出最後的善意。

“我們現在來看看章程中的一條綱領。它是最著名的,引起過激烈的辯論。就是因為它,一些最有希望的目標才被排除在了殖民計劃之外。

“只要一顆行星的大氣中有幾個百分點的氧氣,那就說明上面一定存在生命,因為氧氣會在化學反應中快速消耗,除非是有植物——或者其他類似的生物——不斷補充。當然了,有氧氣的地方不一定就有動物,但氧氣至少為動物的生存鋪平了道路。另外一點,雖說動物很少演化出智能,但從理論上說,別的生物更不可能演化出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