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麥哲倫號(第3/5頁)

再也不必擔憂這顆行星的未來了,行星上的一切資源、各個時代積聚下來的一切財富,都可以問心無愧地大肆揮霍。單以物質財富而論,每個人都是百萬富翁,他們的財富之多,是勤勤懇懇的祖輩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的。他們不無譏諷、卻又不失驕傲地將自己稱為“末日的貴族”。

千千萬萬的人醉生夢死,但更多的人投入到了比自己的生命更偉大的事業中去。憑著獲得解放的巨大資源,許多科學研究得以繼續進行。如果一個物理學家需要在實驗中動用一百噸黃金,那麽預算將不是問題,只是運輸會有點困難。

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科學議題有三項。一是對太陽的持續觀測;這不是對太陽將要毀滅的事實有什麽懷疑,而是要將毀滅的時間精確到年、月、日、小時。

二是對地外智能的搜尋。幾個世紀的失敗之後,人類曾將這個項目打入冷宮,事到如今又急不可耐地重拾了起來。但即便到了最後,這個領域的成就也沒能超過前人。面對全人類的追問,宇宙一如既往地給出了乏味的答案。

第三項,當然就是向周圍的恒星播種生命,希望人類不會隨著太陽的毀滅一同消亡。

到了最後一個世紀的開端,人類已經造出了更快、更精良的播種飛船,並將它們送到了五十多個目的地。結果不出所料,多數任務都以失敗告終,但也有十艘發回了至少是局部勝利的消息。人類將更大的希望寄托在了更新、更先進的飛船上,盡管它們要在地球毀滅後很久才會抵達各自遙遠的目標。最後發射的一艘會加速到光速的二十分之一,並在飛行九百五十年後著陸——如果一切順利的話。

羅倫還記得“無敵神劍號”從位於地月拉格朗日點的船塢起航時的情景。他當時才五歲,卻已明白這將是最後一艘播種飛船。然而,這個持續了幾個世紀的項目,卻為什麽要在技術最成熟的時候取消?這一點,是年幼的他所不能理解的。他也絕對想象不到:在地球的最後幾十年內,一項驚人的發現將會扭轉整個局面,為人類賦予新的希望,並徹底改變他的人生。

當時,關於載人宇航的研究數不勝數,但還沒有一個可行的方案能將人類送到哪怕最近的恒星。這樣的航行可能要持續一個世紀之久,但時間並不是最大的困難,休眠技術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只恒河猴已經在“路易・巴斯德號”衛星醫院裏沉睡了近一千年,腦部活動仍舊完全正常。人類休眠的最高紀錄是由一位患了特殊癌症的病人創下的,時間不到兩百年;但是科學家相信,猴子做得到的事,人類一定也能做到。

生物學上的問題算是解決了,工程上的障礙卻似乎難以逾越。

要將數千名休眠的乘客送到外星,還得帶上開始新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資,這就要求把飛船造得非常龐大,要像曾經稱霸地球海洋的遠洋輪那麽大才行。

建造這麽一條飛船並非難事:只要在火星軌道外搭建船塢,再利用小行星帶充足富裕的資源就行了。真正困難的是設計出合適的引擎,好讓這個大家夥在合理的時間長度內飛到目的地,這一點可比登天還難。

就算飛船能加速到十分之一光速,也要經過五百多年才能抵達那些有望定居的目標。機器人探測器達到過這個速度,它們曾經飛速穿過附近的恒星系,經過幾個小時的忙亂,將觀測數據傳回地球;問題是它們無法減慢速度、會合或著陸;如果不發生意外,它們就將在銀河系中永遠疾馳下去。

火箭技術的根本問題就在於此,然而在深空推進領域,還沒有能夠替代火箭技術的辦法。在宇宙裏,減速和加速一樣困難;但如果帶上減速用的推進裝置,任務的難度將不止是原來的倍數,而是原來的平方。

一條裝備齊全的休眠飛船可以達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它需要攜帶約一百萬噸特殊物質作為燃料,這很困難,但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要想在航行結束前先行減速,它要攜帶的燃料就不是一百萬噸,而是恐怖的一萬億噸,這一點根本不可能辦到,因此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沒人朝這方面考慮。

但歷史發出了絕大的反諷:人類居然在離開鎖的時間還不到一個世紀裏,獲得了通向宇宙的鑰匙。

08 追憶逝去的愛

真好,摩西・卡爾多心想:我沒有屈從於誘惑,沒有掉進藝術與技術在千年之前為人類設下的陷阱。我要是願意,完全可以在踏上這段流放之路時帶上那個幾十億字節的程序、那個伊芙琳的電子幽靈。那樣,她就會出現在我的面前、出現在我們倆鐘愛的任何一個背景中;不僅如此,我還能和她說話,我們的對談將無比真實,外人根本看不出我的對面根本不是個活人——或者什麽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