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琵琶之寶玄象為鬼所竊(第6/12頁)

“哎,據說出來了。”

“出來?”

“忠見的怨靈跑到清涼殿上去了!”

“噢。”

晴明的嘴角露出笑意。

“說是已有好幾個值夜的人看見了。臉色刷白的忠見嘴裏念著‘戀情’,在織絲般的夜雨中,哀哀欲絕地由清涼殿踱回紫宸殿方向……”

“很有意思呀。”

“你就別當有趣了,晴明。這事有十來天了。如果傳到聖上耳朵裏,他一害怕,可能就要宣布遷居了。”

晴明也少有地嚴肅起來,對博雅所說的話頻頻點頭,嘴裏連連說“對呀對呀”。

“好,你說吧。博雅……”

晴明突然說了這樣一句。

“說什麽?”

“也該說出來了吧———你不是有什麽話要跟我說的嗎?”

“你知道了?”

“寫在你臉上啦。因為你是個好人。”

晴明帶幾分取笑地說道。

博雅卻認真起來了。

“是這樣,晴明———”

他說話的腔調為之一變。

“五天前的晚上,聖上心愛的玄象失竊了……”

“呵呵。”

晴明手持酒杯,身子向前探出。

所謂玄象,是一把琵琶的名字。

雖說是樂器,但若是名貴的寶物,就會為它取一個固定的名字。

玄象原是醍醐天皇的秘藏品,是從大唐傳來的。

《胡琴教錄下》有記載:“紫檀直甲,琴腹以鹽地三合。”

“到底是什麽人,在什麽時候,如何偷走的,一點眉目都沒有。”

“的確傷腦筋。”

晴明嘴上是這麽說,卻絲毫看不出他有什麽為難的表示。

博雅似乎有些線索。

“前天晚上,我聽到了那玄象彈出來的聲音。”

聽見玄象聲音的晚上,博雅正在清涼殿值班。

此時的情況,《今昔物語集》有記載。

其人深通管弦,常為玄象失竊之事嘆息。當日萬籟俱寂,博雅於清涼殿上,遙聽南面方位傳來玄象之音。

警醒後再傾聽,發現的確是玄象的熟悉的聲音。

起初,博雅心想:難道是壬生忠見的怨靈因和歌比賽的事,怨恨村上天皇,於是偷走玄象,在南邊的朱雀門一帶彈奏?

又想:這是否幻聽?再側耳傾聽,果然是琵琶的聲音,絕對是玄象的音色,錯不了的。博雅“深通管弦”,沒有理由聽錯。

深感詫異的博雅沒有告訴其他人,只帶著一個小童,身穿直衣,套上沓靴就往外走。

從衛門府的武士值班室出來,循著琴聲向南面走。

來到朱雀門。

但是,琵琶聲聽來仍在前方。

於是,博雅從朱雀大道往南走。

———如果不是朱雀門,該是前面的物見樓一帶?

看樣子不是忠見的怨靈,而是盜竊玄象的人爬上了物見樓,在那裏彈奏琵琶。

可是,當抵達物見樓時,琵琶的聲音依舊從南方傳來。琵琶聲仍和在清涼殿上聽見的一樣大小,實在是不可思議。難以想像是世間之人在彈奏。童子臉色變得煞白。

然後往南、再往南,一直走下去,不知不覺中,博雅來到了羅城門前。

這是日本最大的一座門。有九間七尺 高,在昏暗的天色下,黑沉沉地巍然聳立著。

不知何時起,四周飄起紛紛如霧的細雨。

琵琶聲從城門上傳來。

上面昏暗不可辨。

站在城門下仰望,童子手中的燈光,只隱隱約約映出城門的輪廓。自二層起,昏暗就吞沒了一切,什麽都看不見了。

就在這昏暗之中,琵琶聲不絕如縷。

“回去吧。”

童子懇求道。但博雅卻是個耿直的漢子,既然已來到此地,就沒有扭頭逃走的道理。

而且,那琵琶聲多麽美妙啊。

是迄今沒有聽過的曲子,它的旋律深深打動了博雅。

琤琤———

琵琶悄吟。

琤琤———

琤琤———

哀艷的音色。

如泣如訴。

“世上真的有隱沒未聞的秘曲呢……”

博雅心中深深感動。

去年八月,博雅親耳聽到了琵琶秘曲《流泉》、《啄木》。

他是聽一位名叫蟬丸的盲老法師彈奏的。

是博雅與之交往了三年,才終於得以聽到的曲子。

那時候,在逢坂關上,有一位失明的老法師建庵居住。老者原是式部卿宮裏的雜役。

老法師就是蟬丸。

據說他是演奏琵琶的高人,連今天已無人能演奏的秘曲《流泉》、《啄木》都懂。

在吹笛子彈琵琶方面,博雅被認為是無所不曉的人,聽了這種說法,博雅按捺不住想聽這位法師彈奏琵琶。

博雅甚至派人到逢坂的蟬丸處,對蟬丸說:

“此處如此不堪,莫如進京。”

意思就是說:“這種地方怎麽好住人呢?上京城來住如何?”然而,蟬丸幽幽地彈起琵琶,以吟唱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