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

從奉先殿西面繞過去,要穿過一片柏樹的濃蔭。我要去的地方是毓慶宮。我想知道,照相是否能將魂魄拍下來。這件事我想了很久。如果太後滿意我為皇後所拍照片,想必太後會接受我為她拍照的要求。因為照相,我心裏放了很多問題,若是將我想要問的為什麽都列出來,會有一個長長的單子:為什麽每雙眼睛裏既空洞又滿是惡意?為什麽瑾變成了饕餮?為什麽皇後要不斷吃自己?為什麽偏遠的宮苑裏住著那些薄如蟬翼的女人,她們活著嗎,抑或,她們處在生與死之外的第三種狀態裏,而這又是一種什麽狀態?為什麽太後對這一切置若罔聞?若有一天我將所有人的照片連同太後的照片呈給皇帝,皇帝會得出怎樣的結論?最後一個問題才是要點。最終,我想要拍下太後衣袍裏,頭上纏繞著黑色巨蟒的女人。

我去毓慶宮,是為了拍一張影子皇帝的照片。如果我能拍下影子皇帝,就意味著,我也能拍下太後袍子裏的女人。我想了很久,我一再對自己說,我看到的是一個幻影,但幻影一詞並不能說服我。我需要照相的證實。我去毓慶宮並未告知皇帝,無數個來自朝鮮的電函纏住了皇帝,令皇帝時而輕松,時而震怒,時而憂慮。戰爭的跡象正在顯露,有關戰爭與否的猜測在後宮悄悄蔓延。宮眷們大都不相信會真的打起來,因為太後不想攪入戰事,太後壽誕的各項安排已在京城展開,為壽誕而建的工程和議論,幾乎遮蔽了百姓對戰爭的關注。大清援兵進駐朝鮮之時,朝鮮義軍與官軍已經達成和解協議。事情看來已經解決,然而,進駐的清軍卻被日本人拖在了朝鮮,一時無法撤回。在大清出兵朝鮮後,日本並未像其領事所言“必無他意”,而是秘密出兵和不斷增兵朝鮮,有意挑起事端。皇帝面前堆滿了奏章,皇帝意識到事態正在向不利的方向發展,朝堂上,皇帝最為倚重的兩個大臣,總督李鴻章與翁同龢師傅,一和一戰,各執一端,終究無法達成一致。皇帝每天都在戰與不戰的漩渦中力圖看穿迷局。

我沒帶照相機,我得先征求影子皇帝的同意。他能將我推出毓慶宮,就有可能摔壞我的相機。我需要逐一回答我的問題。在所有的照片拍好後,我要將這些照片呈給皇帝。我希望皇帝投向未來的眼光有所收斂,我希望皇帝看清楚處境。我開始覺得,轟轟烈烈的變革,跟上西方的腳步,英語,艦隊,槍支彈藥,配備新裝備的士兵、水師,最新的譯文,最新的思想其實與我們並無關聯,盡管我們想要追上紛繁變化的世界,而實際上,我們卻站在另一個地方,也許站在世界之外——每一張臉都有問題,如果皇帝仔細端詳這些臉孔,皇帝會知道,他面臨的問題,也許,其實,來自一個秘密的、相反的方向。不是未來,而是過去。我不知道那是什麽,我的那麽些個“為什麽”裏,其實並未將最重要的問題包含在內。我想要問和回答的,是另一個問題,一個我感覺到卻還沒有真正觸及的問題。就像一個人渾身都不舒服,卻一時並不知道得了哪種疾病一樣。

為了回答那一長串的為什麽,為了知道照相是否能拍到太後衣袍裏的女人,我必須遵循禮儀,去求得影子皇帝的同意,同意我為他拍照。黃昏時分,我走在去往毓慶宮的路上。我很清醒,也做足了準備。大不了,會被影子皇帝再次趕出毓慶宮而一無所獲。不過,我會在被趕出宮門前,將我的想法和疑問說出來,他也許會聽一聽,想一想,明白我的用意。魂魄大約喜歡暗淡的光線,魂魄在亮光裏會很淡。一路走,我都在想著光線,如果我要拍下影子皇帝,勢必不能用自然光,不能在陽光充沛的上午,還有,我需要一個適度的深暗的背景,這個只有在見到影子皇帝後才能定奪。

我將影子皇帝曾驅逐我出毓慶宮的惡意放下,畢竟,他一度陪伴著皇帝。

我到了毓慶宮外。在我猶豫的時候,毓慶宮的大門卻主動打開了。一個幹癟瘦小的太監從兩扇厚厚的大門裏擠了出來。

“給珍小主請安。”

他弓著腰,聲音像一扇破門。

“把門打開,全都打開。”

“珍小主,您有太後的口諭嗎?”

“把所有的門都打開。”

我略微提高聲調,目光堅定,而這奴才眯縫著眼睛望著我,像塊膏藥黏在地上。我徑直走上台階,鶯絡和順子卻被他擋在門外。好吧,影子皇帝大概也不希望被更多的人瞧見。

我推門時,那奴才擋住我:

“小主,讓我來。”

這個卷曲佝僂的東西動作其實很快。

“小主,這是前星門……”

我自顧自地向前走,想甩開這奴才也甩開這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