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入夢(第2/2頁)

元曜恍恍惚惚,做了一個離奇的夢。

隋亡,長安。

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殺。五月,李淵稱帝,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

觀音奴作為俘虜被押送來長安城,她冰冷而空洞的眼底充滿了仇恨。上一次,她來長安城還是去年春天,那時她跟隨父王前來這雙都(1)之一的大興城(2)祭祖,她與母妃坐在鳳輦之中,花團錦簇,仆從如雲。這一次,她卻是跪坐在冰冷的囚車裏,毫無尊嚴地作為階下囚被送來,國破家亡,山河易主。

觀音奴一路上很多次尋機想逃走,惹怒了押送的將領,他給她戴上了沉重的腳鐐,雙手也上了枷鎖。由於急著趕路,粗枝大葉的押送兵士也根本不在意這個前朝公主的飲食,到了飯點扔給她一個冷硬的面餅,偶爾給她喝點水,只要她沒死就行。一路奔波,缺飲少食,觀音奴餓得面黃肌瘦,奄奄一息,看上去也蓬頭亂發,渾身臟臭。

長安城外,俘虜營。

交接過後,觀音奴被軍營的將士推下囚車,被迫拖著沉重的腳鐐,沿著桑葉下的土路走向俘虜營。

正是五月時節,軍營裏外的桑樹長得枝繁葉茂,郁郁蔥蔥。

因為一路饑渴勞頓,觀音奴的頭有些暈,腳也因為在囚車裏蜷得太久而沒有力氣,她一步一頓地走著,心哀如死,行屍走肉。

一名身穿絳紗長裙的高貴女子帶著兩名手挎竹籃的婢女迎面而來,看見幼小瘦弱的觀音奴戴著沉重的腳鐐艱難前行,她清麗的容顏露出了一絲悲憫,便停住了腳步。

“這是什麽人?”女子問押送觀音奴的將士。

將士急忙行禮,道:“回秦王妃,這是前朝的一位公主。本該早就押來的,誰知半路上宇文叛賊跟瓦崗軍打起來了,這麽一耽誤,現在才將她送來長安。”

秦王妃一向心地慈悲,聽見士兵這麽說,眼中的憐憫更甚,道:“即使是前朝公主,也是一位公主,你們怎可如此苛待她?她那麽瘦弱,哪裏能承受這般沉重的枷鎖?還不快把枷鎖解開!”

“是!”將士們急忙替觀音奴解開枷鎖和腳鐐。

松開了腳鐐,觀音奴一下子沒站穩,倒在了地上。

秦王妃不顧觀音奴身上肮臟,急忙過來扶她。

觀音奴十分口渴,她張開皸裂起皮的唇,微弱地道:“水……水……”

秦王妃對婢女道:“快把羊乳拿來。”

婢女猶豫道:“王妃,羊乳是給秦王帶的藥膳……您親手調配的,還摻入了養胃的淮山粉……”

秦王妃道:“秦王一忙起來沒日沒夜,根本不顧飲食,我送來了他也不一定會喝。再說,還有別的膳食呢。快拿出來吧。”

“是。”婢女應道,她不情不願地從竹籃裏拿出一個裝著溫羊乳的皮囊。

秦王妃接過皮囊,打開塞子,喂給觀音奴。

觀音奴張口就喝,溫熱的羊乳入喉,仿如甘泉。觀音奴大口大口地喝,幾乎嗆到。

“慢點喝,慢點喝……”秦王妃柔聲道。

觀音奴望著容顏清麗,眼神慈悲的秦王妃,被仇恨火焰炙烤得如同荒漠的內心竟有了一絲綠蔭,如同頭頂的桑樹灑下的綠蔭。

喝完了溫羊乳,觀音奴恢復了些許力氣,她怔怔地望著正望著她溫柔微笑的秦王妃。

秦王妃見觀音奴沒事了,便站起身來,道:“說起來都是親戚(3),紛爭罷了,情分還在。如今皇上剛登大寶,正下令撫恤前朝的諸位親王遺老,必不會苛待了公主。公主不必擔心未來,大唐以寬厚為政,海納百川,能容天下,逝者已矣,且往後看,好好活著。”

說完,秦王妃便起身離開了。

觀音奴站起身來,望著秦王妃走遠的背影,眼神逐漸冰冷,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焰。

逝者已矣?不,父王和皇兄慘死在她眼前,那淒慘絕望的場景永遠徘徊在她每晚的噩夢裏,她一輩子也忘不掉。

且往後看?她放眼望去,只看見國破家亡,滿地哀鴻。

好好活著?那倒是,她一定要好好活著,只有活著,才能復仇!

注釋:(1)雙都:隋朝有兩個都城,一個長安,一個洛陽。洛陽是陪都。

(2)大興城:即長安,長安在隋朝時叫大興城。

(3)楊廣與李淵是表兄弟關系,兩人的母親是親姐妹,都是獨孤信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