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2/2頁)

李氏也是真狠,在得知靖昌帝要廢後,為了膝下兩子一女,在廢後詔書下達之前,自戕於坤寧宮,只是宮人發現得早沒死成。

念及皇子公主,靖昌帝終是收回了廢後詔書。不過卻將李皇後圈禁在坤寧宮,並將其親生的皇三子記於昭貴妃名下,立為太子。後還封了昭貴妃為昭皇貴妃,掌鳳印。

可惜朱氏薇嵐命不好,在封了皇貴妃沒多久就病逝了。靖昌大帝痛失真愛,幾年後也隨著昭皇貴妃去了。

廣.電駁回劇本時留了言:既是史劇,就不要把歷史改得面目全非,這不但會誤導觀眾,還有違正確的三觀。劇本未通過審核,編劇有意要改女主,是她堅持認為朱氏薇嵐為女主更具有看點。

卻萬萬沒想到自己會魂穿到靖昌年間,成了朱氏薇嵐。現在她也摸不準這是穿劇了,還是穿了歷史?

不過有一點卻是肯定的,朱氏薇嵐與名垂千古的聖明之君靖昌大帝並非如野史所言青梅竹馬。當今聖上是先皇靖文帝第七子,懿貴太妃的次子。因其出生時,先帝陳皇後正逢喪子之痛,帝愛妻,未待七子滿月,就將他交於陳皇後養。

長在陳皇後膝下的靖昌大帝與懿貴太妃並不親厚,雖其登基時,按例封了生母母家,但卻沒有多厚待承恩侯府。別的不說,她穿來的這一年,隨祖母入宮拜見懿貴太妃五次,一次都沒見著那位史上聞名的大帝。

這也不怪,據她打聽到的消息,在先帝未立太子前,朱氏同懿貴太妃都是護擁皇三子,也就是懿貴太妃的大兒子。站錯隊,沒被清算已經是上天開眼了。

早上福安堂請安後,祖母留下了她,說懿貴太妃最近身子不適,要招她入宮陪伴。想到宮裏的那位主子,還有他那一直空懸著的中宮,朱薇嵐是一肚子的數。

陳皇太後搬去了護國寺,宮裏是誰也越不過懿貴太妃。只是礙於祖宗規制,無兩宮太後之說,承恩侯府也沒那本事能讓皇帝封生母為聖母太後。

況且奪嫡站錯隊這筆賬還沒算,雖承恩侯府什麽大事也沒幹,僅搖旗呐喊了。但耐不住皇帝年輕記性好,現承恩侯府上下都望懿貴太妃能長命百歲。

再說懿貴太妃,受盡十月懷胎之苦,現子成帝王,自己卻不能登頂為這天下最尊貴的女子,又怎會甘心?

看現下的情況,皇帝的中宮之位,朱家是勢在必得。朱薇嵐也想成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主兒,只心裏總是不安。如果她穿進的是《靖昌大帝》那部劇還好說,但若穿的是正史呢?

正史中,朱氏薇嵐可是個大悲劇,李安好才是人生贏家,不但丈夫是靖昌大帝,兒子也是史上在數的明君,活得還長久。

最近她在撒銀子,讓貼身伺候的丫鬟想辦法打聽寧誠伯府的李氏安好。可那李氏深居閨中,極少出門赴宴,除了體弱外,根本打聽不到什麽。至於體弱,一個能給靖昌帝生下兩子一女的人,體能弱到哪裏去?

而因兩代帝王,正史對李安好著墨雖不少,但卻多是對其生平的盛贊,寫得很籠統。可她想要了解的卻是細節。得益於《靖昌大帝》這部劇,她知靖昌十年冬,皇帝娶妻聖旨下達,因著帝後大婚,明年的大選也會被推遲一年。

皇帝為何會看重李安好,不惜逆了生母的意娶其為妻?現已是九月底,入冬就在眼前,她急切地想要知道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可史書中並無記載,而據她所知《靖昌大帝》這部劇裏關於這一段,因為沒有任何參考,也都是瞎編的,當不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