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第2/6頁)

這已經是我為讀者所做的違心讓步。再進一步,說實話,我做不到了。

並不危言聳聽地說,寫作自有其靈魂,人物自有其選擇,違拗的後果會很嚴重。

哪怕讀者會罵我,有些初衷是不能隨便改變的。

最後結局出來後,朋友試讀,半夜三更發朋友圈罵我。

然後她問我,為何要寫死林帥?寫死側側?寫死飛白?

我說之前的每一個情節都在映射結局。每個人的結局我在開文的時候就已經預設完畢,如果出現變化,才是我寫崩了。

她說你寫了林帥無數次憧憬和側側的未來生活,我都信了。

我說你也是作者,你難道不知道按照行文定律,不提才有無數可能,憧憬越多越沒未來?

她說那也不是必須死,幸福大結局不是很好。

我說是很好,但是這個人物,和他們的愛情,會失去魅力。

他會在幸福生活中漸漸平庸,影響我塑造這個人物的本來動機。

他本該是豐碑,人心不死則永世不替。

側側本該是永不開敗的妖花,令人向往又令人唏噓。

這是屬於人物的獨特魅力,他們本該成為經典,我對他們的愛不下於主角,所以不願意瑣碎平凡的人間煙火,浸染了他們永遠濃黑的鬢。

更何況這樣的生死不替的深情,無論留誰獨活,都是對他的殘忍。

從此漫漫長夜,人生永暮,等待一個永遠不會回來的人。

我的朋友最後贊同了我,她說,便如碧血劍裏,最令人記憶深刻的,便是夏雪宜和溫儀啊。

所有的結局都不是心血來潮,從馬車沖出皇宮大洞的那一刻,文臻和林帥說,我要救你的心,從林帥看見大洞那邊,百姓為他攔阻大軍開始,結局便已經注定。

因為那個情節,本就是為了鋪墊某些選擇的心理原因。

否則何以在林擎這樣縱情瀟灑的人,在被皇朝傷透心之後,還能繼續堅守邊關至死不退呢?

那只能是為了百姓,為了那日在天京,所看見的為他血肉擋大軍的最可愛的人們。

然後說到側側,在山河前期,當很多人不喜歡側側時,我說我不會替她解釋,而她也從來不需要原諒。

她一生活得自我,走得痛快,鐵牢裏那一抱,香宮裏和孫兒相處的那一段日常,已經是我特意添加的屬於她的溫暖和亮色。

於她,於林帥,同生共死,勝過獨留一人一生淒涼。

這一生充斥欺騙背叛詭詐惡毒,便留下也已內心千瘡百孔,還難免遭受世俗的侵襲和約束,我想給他們另外一種人生,重生歸來,一切回到初見那刻,林擎不會成為俘虜,側側不會被人設計,知曉未來所有陷阱和黑洞的兩人,會繞開生命裏最為可怕的那個人,從此相愛的人生裏沒有燕時行。

那該多好。

最後說到小白的離去。

首先,林飛白不死,唐羨之就應該無法下湖州。戰神之子,不該在戰場上束手無策,這不符合邏輯。而情節推導,湖州必須被破,否則整個後文都難以為繼。

其次,文中不止一次提到馬革裹屍的暗示。

這個人物也只會在最後的為國捐軀中得到徹底的拔高。

否則也不過是平庸一男配耳。

再次,唐羨之累死了林飛白,然後天京城頭上,燕綏累死了他。

一飲一啄,自成因果。

而只有林氏父子這樣的大義和犧牲,以及德妃和隨便兒的深厚情誼卻又半途失去,隨便兒才會下定決心要為了他們爭奪皇位,東堂皇族最後才能改姓林。

想要顛覆千百年封建禮教中最重要的姓氏崇拜和家天下傳統,必須有勉強說得過去的理由。

王朝歷史上,滿門戰死,不在少數。

卿不見楊家將乎?

便是飛白自己,之前一直拒絕周小姐,也不明著追求文臻,不也是顧慮著這些?

所以,不是我非要把他寫死,我很明白地說,這個人物,從一開始就定下了這個結局,對他人設的塑造,同樣也是為這個結局服務的。

不要因為寫死了你們喜歡的人物便說我為虐而虐。更不要還沒看完就大喊沒有一對好因果,那是對作者辛苦寫作的不負責任,事實上沒有必要犧牲的,我一個都沒犧牲。聞老太太采桑張鉞易人離夫妻四大護衛這些很可愛的人物,都好好地幸福一生。

但於這樣宏闊的正劇背景裏,想要大團圓那是在降格。

哪怕有讀者為此怨恨,拒讀,從此見我繞道三裏,我也不想一個滑跪,送上人人和美。

因為這侵犯的是我自身作為作者的堅持和準則。

我和你們一樣愛這幾個人物,寫完之後我和朋友說,整個山河,我唯二流的眼淚,就是為了林家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