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遺鈿不見(第4/18頁)

禦前的太監高樂貓著腰出來沖他勾手,“總管快來,萬歲爺傳呢!”李玉貴趕緊垂手進去打千兒,“主子爺,奴才在這兒伺候呢!”

皇帝靠在禦座兒上捏自個兒的眉心,聲音裏都透著倦意。他說:“叫你打探的事兒怎麽樣了?”

李玉貴一凜,哈腰道:“回萬歲爺,太子爺那兒沒什麽動靜,景仁宮早就下了鑰。太子爺齋戒後回書房裏看書,聽說錦書丟了就發了會子愣,一句話也沒說,就打發人收拾行禮,準備著明兒出湖廣督察軍餉的事兒了。”

皇帝生性好疑,總覺得太子不會這麽若無其事把這件事撂在一邊不管不問。自己的兒子自己明白,太子重情,他對錦書的愛不會比自己少,不過現在暫且壓抑,到底是煙消雲散了,還是積攢起來爆發,還得走著瞧。

“仔細留意著,那裏一有動靜就來回朕。”他站起來往暖閣裏去,仰天倒在褥子裏想休息,眼睛又幹又澀,腦子卻十二萬分的清醒,從第一回在太皇太後屋裏見她開始,從頭到尾的捋了一遍,越想腦仁兒越疼。他那樣愛她,只知道愛她,一心想把她拴在身邊不讓她離開,可她的心思他知道多少?或者還不如太子了解她。自己眼下渾渾噩噩也無用,也許太子知道她的下落,他們私下一定有過接觸。

慕容家滿門被他像除草一樣連根拔起了,她在宮外絕沒有親人可投奔。親人……撇開那死活不知的慕容永晝,她還有什麽什麽牽掛?

皇帝猛然驚坐起來,他怎麽忘了這茬!慌忙喊李玉貴,嗓音都帶著興奮的顫抖,“去傳令軍機處擬詔,著河南總督指派一牛錄綠營兵上泰陵候著,要密切留意永寧山下一草一木。朕知道她孝順,倘或九門上有個疏漏把她放出去了,她出了四九城沒有不去祭拜父母的道理。快!”他在引枕上奮力一拍,“你杵在這裏幹什麽?還不快去!”

李玉貴被嚇得舌頭都捋不直了,“嗻”字說得不成了調,連滾帶爬的出了暖閣,一路飛奔往貞度門方向去了。

太子在桌前靜靜坐了四個時辰,人都木得沒了知覺。他狠狠瞪著眼前的那行楷書,什麽“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他以為讀佛經能滌蕩心中怨恨,誰知沒有半分半毫的作用。

他合上書頁下死勁兒摜在桌前的金磚上,皇父不是愛她,拿她當寶貝嗎?怎麽把她弄丟了?既然不在乎,為什麽還要和他搶?他可比唐明皇高明多了,堂而皇之順走兒子的心上人,做皇帝真是個好差使,願意幹什麽都沒人敢追究,難怪有那麽多人削尖了腦袋要往那個高位上爬。他看一眼印盒裏的金印龜鈕,血紅的印泥直晃人眼。他攥緊了拳頭,總有一天要換成玉印,到時候他也能隨心所欲了是不是?

容升在檻窗下探頭探腦的,他疲乏地應了聲,“進來。”

“主子。”容升膝頭在金磚上一點,“皇城根下都設了關防,還是沒有眉目。”

他嘆了口氣,“接茬兒找,要是能在皇上之前尋著她,想法子把她送到莊子上去。”送到那裏去……他不做這個太子了,大業也不圖了,帶她離開,遠走高飛。

容升為難地說:“可惜只剩下半夜時間,明兒您就要出京了,離了城鞭長莫及啊。”

太子動了動僵硬的腿,眼神飄向檻窗前的那株盆景梅花,“出了京和姜直分道走,先不去湖廣,先上易縣去,慕容家的祖墳在那兒呢!碰碰運氣吧,萬一時候對了恰巧碰上,那就是命裏注定的緣分了。”既然命裏注定還顧忌什麽!太子把臉埋在臂彎裏,有千萬種想頭,卻仍舊覺得空虛,惆悵無邊。

厲三爺在被窩裏翻來覆去的睡不著,誰攤著這麽糟心的事兒都不能好過!家裏來了個大寶貝,是送也不好留也不好。留了怕得個窩藏逃犯的罪名,送嘛,四九城圍得連只蒼蠅都飛不出去,要把一個大活人送到城外頭,談何容易!怪誰呢?怪就怪苓子多事,女人心軟乎,明知道是個大麻煩,還往家裏領,這下子可怎麽辦才好?

他借著檐下上夜的燈往邊上看,她倒是呼吸勻停,沒事人一樣。厲三爺那叫一個百爪撓心喲!他伸手攮了攮,“苓子?媳婦兒?”

苓子閉著眼問:“想著什麽好法子了?”

敢情這位也沒睡著!厲三爺索性摸索著坐起來,他愁眉苦臉地說:“要出城也不是不成,二哥哥在朝陽門上管糧運,那道門上多走官車,最不濟弄套押糧的行頭給她換上,混在人堆裏興許能過關。可這是險招,萬一露了餡兒,害了咱們不算,還要拖累二哥哥。”

苓子也摸黑靠在炕櫃上,喃喃道:“橫豎給想想轍吧!這回幫了她,也不枉我和她好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