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事實證明,小少年霍奉安的記性,大約並沒有他自己說的那麽好。

之後的兩日休沐,雲知意始終沒有等到霍奉卿,倒是等來了最初安排這兩日休沐時要等的人。

休沐第一日來的是淮南積善堂主事,領著兩個孩子。

兩年前,雲知意暗中從臨川請來邱祈禎幫忙,自槐陵北山的神棍們手中救出一批孩子。

被救的孩子裏有幾十個不願再回自家的,當時便被送去了雲氏在慶州、淮南兩地的積善堂。

這兩個孩子便出自其中。

他倆年歲相近,約莫十三四,個頭看起來卻矮小得不符合年紀;一個天生跛足,另一個則右掌殘缺。

雖說早就寫信向雲知意稟報過詳情,但淮南積善堂的主事琴姐還是走到她身邊,附耳低聲,再度解釋了這兩個孩子的情況。

“他們早前都是父母亡故後被親戚收養的。因為身體先天有殘缺,那邊便被親戚‘獻祭’給了槐陵北山裏的神棍去換錢。”

當初邱祈禎帶人共救出百多個孩子,其中不願回家的那些,幾乎都是年幼失怙、寄人籬下的。

這些孩子自小就過得格外苦,很清楚自己被送回後可能會過得更糟。他們害怕會又一次遭遇親人的拋棄,所以寧願選擇跟著陌生的邱祈禎,寧願被送到陌生遠地的積善堂。

他們或許沒想過“將來”、“希望”這種虛無的詞匯,只是憑著本能,選擇了徹底遠離槐陵,遠離那個孕育他們生命,卻又使他們活得絕望的地方。

雲知意聽得心疼,吩咐人拿了茶果點心來,讓兩個孩子邊吃邊答話。

大約是當年在神棍手中受過摧殘的緣故,兩個孩子的腦子明顯有些慢,對當年在北山時的記憶也並不清晰,有時會前言不搭後語,著急起來甚至語不成句,幾個字幾個字往外蹦。

但雲知意對他們保持了高度的耐心,認真聆聽的同時,還用棗心筆飛快地在紙上記下他們說過的話。

待到雲知意問完,命人帶他倆下去沐浴休息後,琴姐才無奈苦笑。

“難為大小姐了。他們那批孩子大都如此,堂中的大夫這兩年一直在為他們施針用藥,這兩個已算情況好轉許多的。”

雲知意雙手撐著額頭,垂眸看著面前寫滿字詞的紙。“可惜,那次邱祈禎進北山一心救人,讓不少神棍的余黨逃了。”

而她自己,也因為答應過不破壞霍奉卿和盛敬侑的大局,最終放棄深查槐陵“打娘娘廟”的事。

如今兩年過去,她也只能心懷僥幸地祈望那幫神棍尚未恢復元氣,不曾卷土重來。

否則,不知又有多少孩子正在經受煎熬。

——

休沐的第二日是個雨天。

一大早,琴姐就帶著兩個孩子向雲知意辭行,往南河渡碼頭去乘船回淮南。

送走他們後,雲知意懨懨坐在書房,看著昨日記錄那兩個孩子所言的那張紙,冥思苦想了一上午。

吃過午飯,她小憩了半個時辰才起身沒一會兒,便有人來通秉,說宿子約到了。

雲知意對此並不驚訝,她最初安排在這兩天休沐,本就是算好日子在等那兩個孩子和宿子約。

於是她吩咐在後山風荷園的亭中擺了茶果點心,就著殘荷聽雨聲,煮茶敘話。

落座後,雲知意道:“令尊令堂可還安好?子碧近來又在忙什麽?”

她和宿子約已許久未見,平日裏都用飛鴿傳書保持通聯。

但消息紙大小有限,宿子約每次都盡量只寫雲知意可能用得上的消息,不會提及太多瑣事。

宿子約笑答:“多謝大小姐掛心。我父母除了比從前忙些,別的都還好。”

自從宿子約做起了消息買賣,宿家人都覺比從前刀口舔血的日子要好,於是便舍了從前的危險營生,合力幫襯他。

“子碧打小跟著父親和我習武,書讀得太少。如今家中改做斯文生意,便讓她進了一家私學,”說起妹妹,宿子約眉眼溫和,“不過,她比同窗們都年長許多,整天都在抱怨自己記性不如毛頭小孩兒。”

聽說宿子碧去進學了,雲知意很是為她高興:“你們一家也不會逼她進京考狀元,能學多少算多少,讀書總歸不是壞事。”

“正是。我父母也這麽說。”

宿子約噙笑頷首,話歸正題:“對了大小姐,之前我在臨川與邱祈禎見了一面。我倆喝酒閑聊時,隨口提到他當初在槐陵北山救那些孩子的事。其中有些細節,我覺得你會有興趣。還有,你讓我派人在沅城查的事,也有點眉目了。”

雲知意收起閑敘神情:“正好我昨日見了其中兩個孩子。你講講邱祈禎是怎麽說的,我好比對。”

說話間,小爐上的茶壺咕嚕嚕冒起了霧白熱氣,茶壺蓋被頂得哐啷作響。

宿子約拎起小茶壺,先為雲知意面前的茶盞斟上,口中道:“據邱祈禎的說法,當時他們找到那一百多個孩子的地方,是兩個相鄰的山洞,洞外有將近三十人看守。看守之人雖做山民打扮,但絕非尋常莽漢,都是帶著兵器的練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