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太講哥兒們義氣(第3/4頁)

大家都點點頭。現在,同學們終於明白了教師節那天鄺老師為什麽不像其他老師那樣高高興興地收下禮物。在那亂糟糟的課堂秩序之後,再面對裝磺精美的禮物會是一種什麽心境?難怪他說“你們給我好好聽課就是最好的禮物了”。

同學們常怨老師不理解自己,可同學們對老師又是否理解呢?老師忍受著種種困難,從不向學生訴苦,他們對自己的苦痛緘口不言。如果同學們連為我們付出如此愛心的老師都無法理解。那麽如何去理解我們的國家和人民?

“明年3月12日植樹節,我們替鄺老師種荔枝樹;以後每年也都會有人種!”

江老師跟著他們走進一家小飯館。飯吃完了,江老師先起身一步,付了錢,然後說:“等你們以後長大工作了,再請我吃餐‘勁’的。”

“江老師,我爸說如果能在中學期間遇上幾位好老師,那麽對人的一生都是受益無窮的。”蕭遙說。

“我們彼此都從對方身上學到不少東西。你們很有頭腦,有見解,也有才華,在不少方面我還不如你們。王笑天你會漫畫,我很欣賞你的觀察力,技巧也不錯。”

“老師。快別提那漫畫了,我真後悔,總覺得對不起鄺老師。”

“以後上課可得好好聽講了。別再拿老師作模特了。你若真喜歡畫畫,就課余畫。鄺老師歲數大了,別說你們做學生的,就是我們都很尊重他。還有余發,別再睡覺,學點知識吧。‘書到用時方恨少’,多學點總不是壞事吧。錢確實很重要,但絕不是人唯一重要的東西。江老師講得很誠懇,“你們生活在這個年代,又生活在特區,是件很幸福的事,也許你們自己沒有感覺到,要知道中國還有許多兒童上不了學,還有許多人溫飽成問題,你們在物質上是極大滿足的,那麽精神上呢?深圳的今天。是你們的父輩幹出來的,他們的青春在特區閃光,那麽明天呢?深圳的明天靠你們。這不能光喊口號,一定要有切切實實的行動。我剛來深圳的時候想。特區生活富裕,生活在蜜罐裏的孩子志向如何?現在我發現深圳的學生都很有抱負,有志向,都是想當經理當老板的,都是想幹大事業的,這很好。但是也存在一個問題,不願做小事,不願從小事做起。你們說是不是?”

大家都笑了。

“今年報紙不約而同有個話題,就是談發財,談大款闊佬,談經商之道,這不是巧合,而是人們的一種心理需求。大家都想當老板,當富翁,想一鳴驚人,想有所作為。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道路,追求自己認為的幸福,不過要想當別人的老板,首先要當好自己的老板!我願意成為你們的老師加朋友。

只剩下陳明在江老師身邊,他們緩經走在大街上。夜幕正在降臨,霓虹燈打開了,路燈也開始大放光明,好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專做夜市的小販紛紛出籠。到處擺攤設點。“賣絲襪。絲襪大賤賣,15元一打!”有人吆喝上了。

陳明看著這一切,不明白為什麽這些人會如此庸俗地生活著。

這平凡的街頭景色,使江老師察覺到自己有一種強烈的被生活吸引住的感情。

“老師,你剛才說的鄺老師的事很感人,但並不閃光。難道幾十棵樹就代表了人的一生?而且那些樹一棵比一棵矮。是條下坡路,難道這就是人生意義所在嗎?”陳明第一次采取了主動,“中學教師中不少是人才,可只是把別人的知識再轉授給別人,只是連接符罷了。如果這些人當科學家、工程師,對社會的貢獻豈不是更大!”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為師者絕不可以用統一的尺寸去衡量他們。因為那樣的結果只能像庸醫給所有的病人開同一個藥方一樣。

江老師說:“你看問題盡管有偏頗之處。但見解獨到。是的,中學教師裏有不少人才,如果換個行當,他們的才幹可能會得到更充分的發揮,但是社會卻無法滿足每個人的愛好,所以提倡幹一行愛一行……”

“幹一行愛一行的觀點我不贊同,能當科學家的人去賣番薯你不覺得遺憾嗎?”

“不能人盡其才的現象過去的確存在。改革開放之後改變多了,現在內地擇業部有了一定的自由度,更甭說特區了。不過平凡的工作總得有人去做,社會需要紅花也需要綠葉……”

“是的。這話很流行。可綠葉的價值也正是有了紅花。如果只有綠葉,它的價值又何在?”

“你怎麽知道在我的學生中就不會有紅花出現呢?”

陳明不說話了。他就想當紅花。

十六七歲正是多思的年華。這個階段的中學生是多麽需要能經常和一些比他們年長、比他們成熟、比他們深刻的人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