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課室銘》風波(第2/6頁)

沒有人吭聲。

“再問一遍,是誰傳的?”聲音依然不高不低。

余發站起來。

他知道,他終究逃脫不了古主任那雙x光眼.而且對古主任那“蠻不講理”的時間計算法,甚為後怕:“為你一個人耽誤了5分鐘,全班40個同學加起米就是200分鐘,就是5堂課,也就是講了2到3篇課文。你這是在犯罪啊!古主任引用那句名言: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古主任這套在小學還行得通,到了中學顯然是不行的,可古主任照用不誤。

果然不出所料,古主任擡起手腕,看了看手表,說:“瞧,為你,一個人耽誤了7分鐘。全班40個同學。四七二十八,整整280分鐘,你跟我到辦公室去。”

余發跟古主任走了,不像被叫去的,倒像是請去的,昂首挺胸跟了出去。

余發的學位是買來的,反正他老豆(老爸)有的是錢。一個學位幾千元,對老豆來說像在老牛身上拔根毛。

“余發,你解釋一下吧,剛才為什麽搗亂?”

“沒有啊。”

“沒有?這種事哪一回少得了你啊。”古主任不滿地瞪了他一眼,“這是九中,你爸爸使那麽大勁讓你進九中不是讓你玩的。幫幫忙,好不好?”

古主任是上海人,他一急,上海話就冒出來。“幫幫忙”余發不明白,直直地問:“幫什麽忙?”

古主任啼笑皆非:“幫忙讀書,讀書的重要性你就一點沒體會嗎?”

讀書的重要性余發是沒體會到,而錢的重要性余發是切切實實地體會到了。不然,他能進九中嗎?余發毫無忌諱地搖搖頭:“現在這時代。讀那麽多書根本沒用。”

古主任皺起眉頭:“你,你怎麽這麽鼠目寸光,光有錢沒有知識……”

余發也皺起眉頭:“古主任,我知道,你後面又該說‘其實還是一個窮人。一個富裕的窮人’。還有‘書到用時方恨少’。這話你已經講過四次了。

“不要以為這是老生常談。你爸為什麽花那麽大氣力把你弄進來,你想過沒有?你也想像你爸那樣……”古主任點到為止,後頭的話不說了。

余發不樂意了。後頭不就是想說什麽“窮得就只剩下錢了“之類的話嗎?余發認為這純粹是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說出來的話。窮得只剩下錢也好過窮得叮鐺響。余發喃喃道:“我老豆怎麽了?現在我老豆到哪都有人請。

“余發,你,你不要忘了你是怎麽進九中的!”古主任無力辯駁時。總是亮出最後一張王牌,就像托塔李天王拋出鐵塔一樣。

平時,余發總像噎著似的,可今天,余發梗梗脖子:“是我老豆花錢送我進來的。我老豆每年給學校交那麽多錢。意思很清楚:我進九中是理所當然的。

看來古主任這招今天失靈了。

古主任氣結。有點理虧。對於這類學生,古主任倒也不是十分反感。相反,有時候還想找來談談話,希望學生多少能聽進去些。可這類學生偏偏軟硬都不吃,還喜歡強詞奪理。

正好放學鈴響了,古主任這次反常,也不留堂什麽的,揮揮手讓他回家。

錢真是萬能的嗎

余發的家在深圳的老街古水村。過去不知是當地人普通話發音不準,還是別有用意,都叫它“苦水村”。現在大概教育水平提高了,普通話普及得好,再也沒人叫它“苦水村”了。

過去這裏很窮,許多人偷渡或以其它方式去了香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建起特區後此地日新月異,到如今,已經肥得漏油,當地順口溜是“十萬不算富,百萬一般戶。可知他們手頭上的存款大概是幾位數了。

余發家也不例外,依靠政策富起來了。是“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中的一個。真應了他的名字,余發——愈發——越來越發。

剛建立特區。村裏賣了一部分土地給政府,這樣每家便分到幾萬元。村民第一次得到這麽一大筆錢,都舍不得花。余發他爸不同。他知道經商好賺錢,就開了間小吃店。開始只是賣點雲吞、腸粉什麽的,後來改做菜館。很快就鳥槍換大炮,店面擴大了好幾倍,生意紅火得很。想想“大發餐廳”這個店名太俗。就換上“麗娜餐廳“這個不俗的名字。與此同時,家裏也蓋棟五層樓。按規定,只允許蓋三層半,但村民幾乎都超建了。舊家具全部淘汰。地毯、空調這些體面的東西也早早去他家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