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S 我與另一個我(第3/5頁)

她一定會這麽說的。

我不知道她的心裏會不會也想跟我說這句話呢。反正,我們倆後來都考上了這所曾經看似遙遠的“名校”。

我和她依然不喜歡團體活動,大部分的時候還是獨來獨往,尤其不喜歡小女生之間的種種情致。在學校裏,我們這種人其實很難交到真正的朋友。但我們依然固定地在一起,看書,逛街,吃飯,討論看似虛空的議題。

然後我們大規模地絕交了兩次。一次大概是因為在食堂打飯產生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吧,具體的原因我已經記不起來了,但結果是我們大吵了一架,誰都不肯低頭認錯,然後絕交了一個多月。第二次的原因,我記得很清楚:她發現我暗戀的男生也是她所中意的。其實那次的暗戀並沒有十分認真,也沒有準備表白,只是覺得對方還不錯而已。

當她發現我保存著關於那個男生的私人物品,並且感受到了我的隱藏和躲閃的時候,幾乎惱羞成怒:

“你什麽意思?居然跟我還保守秘密?你喜歡他就是喜歡他,我又不會說什麽!”

隨即拂袖而去。後來,我聽她室友說起,才知道她的暗戀對象剛好也是這個人。那次絕交的時間長達一個學期,路過她們的宿舍樓的時候,我會躲著走。每天都刻意地避開她經常去吃飯的食堂。

後來,我們各自交了男朋友,於是重修舊好。

我們的友情跌跌撞撞地到了我們各自進入社會的時候。

我始終覺得,她是另一個我,或者說,她是我的一面鏡子。在她身上,我看得到自己身上的那些自己覺得還不錯的部分,比如堅持、理性至上和直截了當。當然,也能時時看到那些我覺得自己很差勁的元素,譬如刻薄、計較、自戀和偶爾的不自控。我們因為那些性格裏好的一面而相處和諧,又因為那些所謂的負面因素而難以長時間地在一起。

我們是經歷了絕交的朋友,這絕不是什麽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越激烈,可供回味的東西就越多。我曾經在心裏默默地對這段關系進行評估:我們一定可以是那種到老了還關系不錯的好朋友吧。

可惜,在我架空一切外界因素做這份“評估”的時候,我忘了一件事,環境會改變人的性格。當兩個人在不同的環境裏,會被打造成不同的樣子,當向兩條岔路上漸行漸遠的時候,總有一天,兩個人就會連影子也互相看不到了。

畢業後,我們都順利找到了和自己學的專業有關聯的工作。她進了一家化工行業的外企,我則在媒體做記者,我們分別在這座城市的兩個角落租了房子,也說不上是什麽為夢想打拼,至少也是在各自新的位置裏勤奮地忙碌著。我們有了不同的話語體系和人際關系圈,比這些更重要的是,我們有了各自要扮演的新的“角色”,這個仿似面紗的角色感讓我與之前的那個略顯孤僻的自己漸行漸遠,然而自己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未曾感知。

而她,比我自己更敏銳地發覺了我的變化。

有次和她約在西單吃飯,席間我接了幾個工作電話,又剛巧碰到鄰桌是熟識的同行,我換上一副工作中常用的臉孔,跟他們交談和調侃了一番。等鄰桌走了以後,她很認真地跟我說:

“我覺得你變了很多。”“什麽意思?”

“以前你不是這種人,完全不會用這種假模假式的嘴臉跟別人說話,而且也不會跟人不熟裝熟,就好像多老練似的,我看著都覺得累,你不覺得自己虛偽了很多嗎?”

我當時反應很大。要知道,我在這個身份裏,把自己改造成開朗、外向、容易相處的模式,這是必須的,沒有其他選擇的。我曾時刻提醒著自己,既然不想做職場上的邊緣人或可憐蟲,就必須得把自己心裏的某個戲劇化人格調動起來,必須做出一個主流的、善交際的樣貌出來。能迅速地成為一個“社會人”的標準形象,我內心深處還是不無驕傲的。

她的這句話完全傷到了我,於是我很不客氣地反駁:

“你不要做出一副很了解我的樣子,我本來就是這樣的。”新菜上來了,她似乎覺得不妥,於是道歉:

“算了,你當我沒說,對不起,吃吧。”

那天,我們接著說了點閑話,吃完飯就各自散去。沒有進行以往例行的逛街、再找個地方喝飲料這樣的節目。

隨後的兩個月,我們各自很忙,沒有見面。我對她那番話始終有點耿耿於懷,偶爾我們會在網上聊幾句關於購物的話題,我一直也是應付了事。

有一天,她在網上跟我說:

“我要和 ××(她上學時的男友)分手了。”“為什麽?”

“可能要和另一個人開始,所以就想先斷了吧,不想不清不楚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