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2/2頁)

冬日裏吃上辣得讓人嘴角發麻的鍋子,簡直再幸福不過了,就算是沒被調任到京城去,魏時的心情也很快得到了平復。

平江府這邊兒各項事宜都已經走上了正軌,包括新興了沒兩年的粉條工坊,在民間也是幹得火熱。

所以今年若是要被調入京城的話,那這邊他還真沒有多少放不下的,繼任者只要不出什麽幺蛾子,不把之前的政策推翻了,平江府就還能再接著紅火下去。

過完這一年,魏時已經三十六歲了,在平江府待了整整九年。

新的任期裏,他並沒有再像之前那九年一樣,大刀闊斧的幹,提出各種各樣的計劃,而是像絕大多數的知府那樣,把主要的精力還是放在現有的政務上。

不過也有跟大多數知府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收容所的擴建,魏時甚至為這事兒親自到四個州城、二十八個縣城檢查過,就是怕底下的人沒把這當回事兒,又或者是把好事辦成了壞事。

收容所的建立是為了讓小孩子能夠有個住的地方、有口飯吃,但並不是要鼓勵一部分父母拋棄子女。

所以地方上還是要嚴查父母拋棄子女這類案件的,不光是要嚴查,還要重罰,盡可能的杜絕此類現象。

一直到魏時在此地任職的第十二年,平江府已經沒有十歲以下的棄兒在街上乞討了,當然了,乞丐是杜絕不了的,其中有可憐人,也有想著不勞而獲之人。

這一年的秋天,魏遠就已經信心滿滿的去了京城,準備來年二月份的會試。

隨著一塊去的還有夫人,航海伯府雖然留有下人在,還有趙嬤嬤能夠管事兒,可到底是比不過主家,更何況還是魏遠要參加會試這樣的大事兒,沒有親近之人照看著,總歸是不放心的。

另一方面,會試之後,都已經二十二歲的魏遠,也是時候定親成親了。

劉楓在出發之前,就已經扒拉到了適齡女子的名單,所謂‘適齡’,這一次的跨度可就大了,從十二歲往上都是,只有下限,沒有上限。

京城貴圈裏的女子十七八歲還沒有定親的,幾乎找不出來,更找不到一個只比自家兒子小上兩三歲的姑娘。

所以這個上限有跟沒有也差不多。

頭一年的秋天,送走了夫人和兒子,家裏邊就只剩下他和十一歲的女兒了。

而就在第二年的二月份,差不多就是兒子參加會試的時候,已經在平江府做了四任父母官的魏時,在政績接連十二年被評選為‘優’之後,終於收到了來自於朝廷的調令。

正三品的工部左侍郎。

從正四品到正三品,魏時花了整整十二年的時間,跟他在平江府做出的成績比起來,這樣的調令顯然不在意料之外。

工部是他曾經呆過的部門,曾經的工部左侍郎就是他的老師沈舟,不過現在已經被升為正二品的工部尚書了。

又到了被頂頭上司罩著的時候了,已經做了十多年主政官的魏時,還真挺懷念那會兒的時光。

不過對於水利,他已經沒有了早些年的執念,在沒有來平江府之前,一直都想跟在老師身邊,親自參與到一項水利工程當中去,既是不想為自己留下遺憾,更是不想讓老師留下遺憾。

不過在來了平江府這些年,不管是水利工程,還是修路修橋,這些在民間可以說是幹的紅紅火火,他也有親自參與到其中,特別是水利工程方面,不光是親自參與,遇到弄不明白解決不了的問題,還會寫信到京城向老師求助。

這一來一往的,也算是跟在老師身邊參與了水利工程修建吧。

不過能去工部,也是不錯的,朝廷的官位向來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正四品以上的官位更是相當緊張,好不容易等到之前的工部尚書致仕,老師往上升了,他也有機會被調回京城去了。

平江府這邊的大好局面早就已經穩住了,依著當今的心性,肯定不會任命一個四六不分的人來此地做知府的,他也沒什麽好不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