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劉楓是真真被這父子倆給氣樂了,她不是一個一味守規矩、重規矩的人,但跟這父子二人比起來,反倒是成了最規矩的那個。

婚姻大事都能往後拖,而且一拖便是四年。

劉楓都不知道該怎麽跟這兩個讀書人說話,腦子裏面想的東西都不一樣。

好在這是兒子,即便往後拖個四年,之後婚事上也不至於特別作難,這要是女兒,她說什麽也不會同意的。

女兒家原本就受世間苛責過多,年紀耽擱了,哪怕是因為守孝這樣的事情耽擱了,婚事上都得要降低標準。

兒女總歸是不一樣的,兒子像樹,風吹雨打都沒什麽事兒,女兒則是像花,需要被妥善照顧。

盡管已經是對著這父子二人妥協了,劉楓心裏頭照樣不太好受,之前還相中了人家白家的姑娘,這下完了,哪家的姑娘會眼巴巴的等人四年,更何況兩個孩子幾乎都沒有見過面,素不相識,半分情誼都沒有。

四年後,還真不知道未來親家是哪一家。

如果說,劉楓還在擔心兒子的婚事,那被擔心的人,還有魏家的一家之主,已經是把心思轉到別的地方去了。

“小叔不打算繼續往下考了,而是想以舉人的身份入仕途,這事兒已經交給大伯了。”

大伯雖然在丁憂期間,可好歹之前也是正七品的知縣,再加上大爺爺在官場上積累下來的人脈,想要讓小叔入仕途,並不是一件難事兒。

小叔雖然跟父親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可是顯然這親兄弟並不夠‘親’,無論是父親待小叔,還是小叔對父親,都比不過對大爺爺一家。

就連想要入仕途這樣的事情,小叔也是選擇去拜托大伯,而並不是父親。

魏時倒並不覺得意外,他沒有為這個弟弟大包大攬的想法,對方倘若真求到他這兒了,不過分的話,他也願意出手解決,可若是沒求到他這邊來,他也不會出手。

“他這次鄉試倒很是幸運,剛好排在最後一名上,選擇入仕途,而不是繼續往下考,也是對的,人這一生有很多條路可以通往終點,沒必要一定要走看起來最是光明的那一條。”魏時有意提點兒子。

跟弟弟比起來,當然還是兒子在他心裏頭的地位更為重要,百個魏達都比不過一個魏遠。

“你既然決定要在平江府讀書,不去京城那邊,那也好,我親自看著也能放心點兒,不過既是要苦讀,那肯定就不能拿以前的標準來要求你了,標準肯定會更高,為父對你也會更加的嚴苛,你可得要做好準備。”

魏遠很是爽快,“要的就是父親這句話,兒子既然決定了要在這四年裏苦讀,那就不怕吃苦頭。”

再說了讀書能有多苦,也就是算學,比較讓人撓頭,其他的科目都能夠從中得到樂趣。

這邊一家人勉強達成共識,另一邊魏時就得給師伯和太子去信了,之前麻煩人家相看,如今又要再等四年,原來的功夫全都白費了,這得虧是關系好,要是關系一般的人家,說不定會覺得自己被戲耍了。

不過白家這門親事,不光是夫人覺得可惜,他也覺得可惜,白家的底蘊太足了,這跟皇家還不一樣,曹安是肅國公,跟皇室之人有著直接的血緣關系,可白家卻是書香世家,多代的積累,幾乎每一代都有在科舉當中獨占鰲頭者,之後再順理成章的留在翰林院。

教育子嗣,可以說是已經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否則不可能代代相傳,成為世家。

這樣人家教出來的女兒,且不說性情如何,單就學問而言,應該很能夠跟遠哥兒聊得到一塊兒去。

所謂夫妻,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聊天能聊到一塊去,夫妻關系就奠定好了一半的基礎。

罷了,可能就是緣分如此吧。

——

新的一年,魏家人照樣是在忙碌中過去的,對於兩個大人而言,一年的時間並沒有多少變化,但是對於兩個孩子,尤其是寧娘,那個幾乎是一天一個樣。

小家夥自打今年夏天,就開始跟著爹爹讀書了,跟以前不一樣,這一回學的是正兒八經的四書五經,還包括有算學和律學。

這也是寧娘自個兒要求的,兄長埋頭苦讀的同時,詩文居然還能有進步,可見這些‘之乎者也’的東西,不光是可以用來考科舉,在詩詞文章上也大有裨益。

至於算學和律學,那就是魏時主動添上去的了,甭管喜愛與否,這兩個科目才是最實用的,人不能不懂算學,更不能不懂法。

這一年,魏時在平江府的政績照樣被評了‘優’,可照樣也沒有被調到京城去,依舊做著正四品知府。

不過有一點讓人驚喜的是,在有了紅果之後,大靖朝又有了紅彤彤的辣椒,京城是最早用上辣椒的,將其融入到了各色吃食當中,傳到平江府來的時候已經是冬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