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從別處到平江府這邊來做生意的商人,這幾年不是沒有,而且還挺多的,但大多數都是來此地收購商品,之後再轉運出去,很少有人像黃學林這般,是打算在平江府這邊紮下根的。

如果說,魏時這些年一直致力於科舉和仕途,那黃學林這些年的時間,則是大部分花在了自家酒樓的經營上。

原本只開在燕縣的黃家酒樓,如今不光是柳州城有分店,好幾個府城都有,雖然還沒有到遍布整個大靖朝的程度,但已經有十多家黃家酒樓在各處經營著了。

黃學林這些年也算得上是小有成就了,這一次選擇到平江府來,一則的的的確確是看中了這塊地方,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口,平江服務最近這幾年的發展都是有目共睹的,二則也是奔著昔日好友來的。

家族生意做得越大,就越是明白這上頭不能沒有人,而且這上頭的人官越大越好。

倒不是黃學林起了要搶他人生意的念頭,而是在生意場上慣來如此,有人護著,這路子才能順順當當的,咱不搶別人生意,也不能讓別人搶了咱的生意不是。

所以他才為這事兒特意找了魏定,當年也是魏時介紹他跟魏定認識的,一開始在柳州城開酒樓的時候,還多虧了魏家。

由魏定找到曾經柳州城的知州魏成大人,然後就認識了魏時的兒子,剛剛考中舉人的魏遠。

這也算是巧合了,倘若不是遇到了魏遠,魏遠又打算啟程回平江府,那他可能要再等上一年多,才決定要不要來平江府。

畢竟誰也不知道,魏時還能不能在平江府連任三年,主政官是誰,於商人而言還是挺重要的。

可碰到了即將要回江佑府的魏遠,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要是不抓住,那他就白在官場上做這麽多年的生意了。

早些年就是不太明白這些道理,所以才會慢慢跟魏時斷了來往,總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聊。

而事實上,哪怕在魏時沒有被封爵之前,對於他這個小小的商人來說,也是高高在上、平日裏根本就接觸不到的人物。

黃學林倒是很能夠適應這種落差,哪怕是在剛剛認識的時候,魏時在這一群同窗裏就屬於鶴立雞群的,即便那時候小,可也清楚這樣的人日後肯定能夠出頭。

也就是在魏時十歲那年,從嫡長子一下子變成了庶長子,想吃點好的都得私底下從外邊買,那時候是兩個人之間差距最小的時候。

想想還挺讓人感慨的,怕是當年燕縣的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魏時可以做到今天這種程度。

何先生當年最看重的就是魏時了,甚至前些年去世的時候,還特意提了一句,這是此生教過的最得意的學生。

那會兒他可不在燕縣,也是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再見過何先生了,這句臨終之語,還是輾轉從旁人那裏聽來的,死者為大,應當不會有人杜撰這些。

所以這次見魏時,他也有把何先生的這句話轉達。

比起老家就在燕縣的黃學林,魏時才是沒怎麽見過何先生面的人,他上次回燕縣,還是十五歲那年,今年他可都已經三十五了,差不多已經有二十年的時間,沒再見過昔日的老師和同窗了。

也就是跟黃學林,在那之後又見了兩次,可也不是在燕縣,而是在江佑府,一次是他回鄉祭祖,一次是祖母去世。

現在再想想這些人,有很多魏時都已經記不起模樣來了,就像上輩子的那些人,都逐漸的在記憶裏淡去。

魏時在得知何先生死訊的時候,老人家都已經逝世三個多月了,是何先生的孫兒寫信告知的,別說是他趕不上回燕縣送老人家最後一程了,就算是趕得上,也抽不開身,能做的不過是在佛前燒幾炷香、燒幾本佛經罷了,就如同他能夠對大伯母做的事情一般。

平江府地廣人稀,不管是農人,還是商人,亦或者是其他階層的人士,平江府都廣開歡迎之門,當地人是什麽待遇,外地人也是什麽待遇,不會有地域之分。

魏時並不需要給昔日的好友大開‘方便之門’,因為這門本就是對眾人敞開的,更何況有兩個人的這份關系在,在人情社會裏本就相當於是一張通行卡了。

幼時的玩伴、同窗,又曾是多年的好友,再見面彼此都覺得陌生,也沒有太多能夠聊得到一起去的話題,兩個人單獨一塊用的這頓午膳,可以說都沒怎麽吃好,光想著怎麽接對方的話,怎麽聊天了,哪裏還顧得上用膳。

好不容易把人送出門,魏時也是長舒了一口氣,這樣的關系,總是冷場尷尬肯定不好,但真要不斷的找話題聊天兒,這樣的熱絡也頗讓人累心。

更何況,兒子今兒才回來,他可是憋了一肚子的問題想問呢。

魏時快步走向後院,若不是顧著讀書人的儀態,可能都要一路小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