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4/4頁)

十一歲的時候,便留在了伯父家裏,寄人籬下。

但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縣案首、府案首、解元、會元、狀元,除了院試之外,每一次都是頭名,可謂是驚才艷艷。

實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運氣也很好,拜了沈舟為師,娶了劉唐將軍的女兒,還沒入仕途呢,就借著新記賬法在皇上那裏掛了號,之後更是順風順水,戶部、兵部、工部,跟太子、大皇子和三皇子處的都不錯,甚至連小皇孫都常去魏府做客。

在出海前的幾年,參與了賑災,主導了造船、路線規劃,據說朝廷今年推廣的新稻種還跟這位有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魏時的兒子魏遠名氣也不小,神童之名而不止在京城流傳,在整個北方都小有名氣,而被傳誦最為廣泛的幾首詩,確實是頗具靈氣和功底。

一番研究下來,曾經在房間毀譽參半的魏大人,一方面運氣足夠好,總有貴人相助,另一方面,也確實是做了不少實事兒。

剛進戶部那一年,就主導了羊豐府清吏司新記賬法的改革。

到了兵部之後也沒閑著,除了出去賑災之外,整個兵部的改革,可以說都是由這位開始的,誰都知道萬事開頭難,最初的這個口子可不是那麽容易開的。

工部,才應該是魏時這個爵位的‘發家之地’了,一調過去,主管的就是造船這事兒。

這樁樁件件都是實打實的政績,可還是讓人羨慕朝中有人好辦事兒。

魏時初入仕途,就可以主管整個羊豐府清吏司,跟當時的戶部尚書沈濤不無關系,在兵部之所以敢做改革的先鋒,也是因為嶽父就在兵部做尚書,順帶還有大皇子撐腰。

工部這一攤子事兒就更別提了,皇上是什麽心思,要想發展哪個地方,最清楚的人不還是太子,魏時一入工部就被安排負責造船,甚至有可能連入工部的事情,都是太子授意的,這麽好的機會,太子不留給母族,不留給妻族,反倒是給了魏時。

有實力,又有運氣,人又懂得抓住時機。

天時地利人和都占著了,也難怪能拔得這一頭籌,成為這麽多年裏第一個因功績被封爵的人。

李家人如今悔的腸子都快青了,李子成還是在衙門的時候知道這消息的,當下就有些承受不住。

按照禮法,李家才是這位一等伯正兒八經的外家,可兩邊真沒什麽交情,甚至連交際都不太多,除了逢年過節送禮之外,就沒有旁的聯系了。

這點兒面子情能抵什麽用,早知道魏時能有今日的出息,當初說什麽也不會讓雲娘把這孩子的真實身份露出去,還直接送給姨娘養。

真是……蠢壞了。

李子成這會兒已然是氣壞了,壓根就忘了,當初孩子這事兒根本就沒問過他,事情都過去了,妹妹才給他寫信。

往事已經不可追,只怪他當初不該拿著架子慪氣,魏時那邊匆匆忙忙娶了劉家的姑娘,讓他的算盤落了空,也讓他丟了面子,所以這麽些年,哪怕都住在京城,也沒怎麽跟這個外甥來往。

早些來往的話,如今也就不至於這麽尷尬了。

到了現在這個時候,也只能是想著彌補一二了,豁出他這張老臉去,也得讓兩邊搭上線,上一輩關系不好也就算了,下一輩也還是骨肉至親之人。

相比李府的懊惱和悔恨,劉府這邊的氛圍就輕松愉快多了。

女婿有出息,那是大好事兒,二兒子雖說還沒回京呢,可這功勞也是板上釘釘的,當今既然已經賞賜了最大的功臣,就算是給這事兒定了調子,後續之人也不會忘記。

就看到底是給什麽賞賜了,爵位肯定沒什麽指望,最好還是落實到官位上,別是什麽金銀珠寶,這玩意兒府裏頭可不缺。

魏府能夠財大氣粗,是因為有一個挖不完的‘金礦’在,劉府則是因為多年的底蘊,早年間那也是有爵位的,一代又一代人的積累,光是姑娘的嫁妝就那麽多,留下的自然就更多了。

是以,比起財物,老兩口還是希望聖上能把賞賜落實在更有用的地方,像女婿得到的賞賜就很實際,已經一把年紀的劉唐,都羨慕的不行。

封爵,他年少時也是期盼過的,只是落空了而已。

消息還在不斷發酵,京城周邊的官宦之家,在新一期的邸報拿到手之前,就能知道這消息。

但是更遠的地方,就得靠朝廷的邸報和信件了,不過報平安的信,無論是江佑府,還是安廣府,亦或者堂兄待的燕縣,都已經收到了。

對於出海的親人,最純粹的期盼也就是順遂平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