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4頁)

小孩子才做選擇呢,大人自然是選擇全都要。

關於科舉的內容,師伯家遠哥兒就綽綽有余了,至於其他的他並不怎麽熟悉的名流,要教自然是教最擅長的。

魏時算是知道真正的神童應該是什麽樣的待遇了,像他小時候那種,真的是偽神童,光憑著一股子韌勁和努力,能學到的東西也都只是書本上的,照本宣科,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大概在於他把時間壓縮了,在更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東西。

放到兒子這兒,不僅僅是把時間壓縮了,關鍵是學到的內容跟普羅大眾是不一樣的,靈氣這種東西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就跟生孩子的緣分差不多,明明當初懷遠哥兒的時候,也沒怎麽費勁兒,但是這第二胎的緣分可真就太難求了,除去他出海的這一年,夫人可以說是已經在這事兒上拗了四年的時間了。

如今也不知道有沒有放棄。

他倒是不強求,有遠哥兒一人,已經抵得過幾十人了。

魏府的主子高興,下人也跟著高興,一來是水漲船高的道理誰都懂,二來也是因為……有賞錢,這麽大的喜事兒,整個魏府裏裏外外所有的下人,都賞了三個月的銀錢。

甭管是劉楓,還是魏時,亦或者是白姨娘和魏遠,那都是不差錢兒的,魏家最大的金疙瘩就是玩具鋪子了,雖然品種不多,可耐不住它暢銷,好幾年的功夫了,仍舊持續在供不應求的階段。

一則是跟工藝和效率有關系,雖然已經開了三個作坊,可生產量仍舊是跟不上銷售量,二則也是因為大靖朝的國土實在是太大了,京城這邊,想買到的基本上都買到了,但是京城之外的很多地方,都還等著呢。

有一座挖不完的金礦,誰還能差得了銀錢去,劉楓和魏時是直接分紅,白姨娘和魏遠則是月銀比較高,白姨娘每個月的月銀是一百兩。

魏遠呢,他的月銀是不固定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逐漸上調,現在每個月已經能拿到八十兩了。

在八歲的小孩子裏頭,絕對算得上是富戶。

當然了,再怎麽富裕,也比不上拿分紅的父母。

長大之後,好處有很多,比如說月銀,比如說出行,比如說交友,但壞處也還是有的。

八歲的人,已經不能再跟著父母一塊睡了,哪怕是久別重逢也不行。

魏遠委屈巴巴的睡在了父母隔壁的房間裏,可能喜歡寫詩的人,情感都比較豐富吧,反正魏遠是這樣,倘若他再不懂事一些,肯定就拉著父親跟他抵足而眠了,反而讓母親空守著。

不過,從小被魏時手把手帶大的孩子,沒這麽不懂事兒,對父親再是依賴和不舍,也不過是抱著自己的小枕頭,去隔壁的房間睡而已。

應該是因為激動,夫妻倆躺在床上,遲遲都未能入睡,索性也不白費那功夫了,聊起了天。

上岸之後,雖然不能立時回京,可都是能寫封信回家的,不光是魏府這邊收到了信,劉府那邊也收到了。

這次出海,基本上都是由夫君負責的,二哥的官階雖然最高,但是只負責統兵和禦敵,發揮的作用是比不上夫君的。

而且她也知道,夫君能去那是聖上欽定的,屬於不可或缺的、獨一無二的人選,但是二哥能去,真就是搶來的了。

所以就算是夫君能封一等伯,並不意味著二哥就能封二等伯了,不過也是立了功的人,怎麽著也會有些獎賞吧。

高興之余,劉楓也免不了要替自家二哥想想,不知道聖上會給什麽獎賞。

魏時舒舒服服的躺在大床上,這床還是特別定制的呢,優點就是夠寬,因為在寬度上已經超過了長度,在船上可沒這麽大的床,再加上又是在海上,晃晃悠悠的,哪怕已經習慣了,睡眠質量也不是很好。

趕來京城的路上,那休息條件就更不用說了,驛站還是老樣子,比客棧要好一些,但跟家裏頭肯定是沒得比,趕不上驛站的時候,甚至直接就窩在馬車裏,太子也沒比他好到哪裏去。

哪兒哪兒都不如自己家舒服。

“二舅兄每日都要在船上巡邏,他那膚色曬得比我還黑呢,過段日子瞧了,你就知道了,沒個一年半載的功夫肯定是捂不回來了。”

在船上的時候還不覺得如何,等回來了,才發覺這黑皮膚是如此的突兀,他還不能算是嚴重的,元寶已經成黑面皮兒的包子了,二舅兄較之元寶更甚。

“倘若可以因此官升兩級的話,被曬黑了倒也值得。”劉楓倒是不覺得膚色黑了如何,反正又不是白不回來。

武將能夠建功的地方實在是太少了,所以但凡是有些機會,都會搶著去,六年前賑災的時候如此,去年要出海也還是如此。

趕上太平盛世對武將來說,確實是有些‘殘忍’,除了熬資歷之外,很難找到別的晉升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