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3/5頁)

大靖朝第一次出海航行歷時十二個月零八天,除了已經探尋到的航道和跟各個地方建立了友好通商的關系之外,還帶回來了大批量的金銀,以及大靖朝沒有的植物和工藝品。

之前帶過去的貨物,包括茶葉在內都已經全部賣出去了,而且換回來了大批量的金銀。

價格都是魏時親自定的,最開始的時候,也是他親自跟當地的官員和商人談的,價格幾經浮動,最後才確定下來。

隨行的幾個官員一開始是真有些不習慣,瞧起來文質彬彬的魏大人,就算坊間傳聞其頗為功利,可也沒想到能‘功利’到這種程度,跟外族人談價格的時候,那真就跟奸商沒什麽區別。

在大靖朝五六兩銀子就能買一匹的綢布,魏大人硬是能換回來四五十兩的金子。

金銀的兌換比例一直是十三點多,這也就相當於,幾乎是把原本的東西賣出了百十倍的價格。

大靖朝的奸商都不帶這麽玩兒的,準確的說是玩不了這麽大的。

魏大人的形象在這次出海的過程當中,一直都在打碎了重聚。

但是不得不承認,這位只有二十四歲的年輕人,的確是他們這一萬兩千五百多人的主心骨,在廣袤無邊的大海上,在外族人的領土上,能夠給他們帶來安全感,也能夠指引方向。

這一趟出去收獲是夠大的了,但人也是夠受罪的,從大靖朝帶過去的食材早就已經吃得七七八八了。

糧食還有一些,但是像瓜果蔬菜這些不易存放的東西早就沒了,只能是從外族人那裏采買一些,運氣好的,湊合著能吃,運氣不好,那就只能吃白米飯就蒸魚了。

一年的時間裏,魏時吃的最多的就是魚了,海裏的魚跟江河湖泊裏的魚還是不一樣的,廚子們做魚的技術絕對是那種不斷提高和進步的,很多魚一開始根本就做不出好的味道來,做得次數多了,嘗試的花樣多了,才慢慢積累出經驗來。

魏時人倒是沒瘦多少,只是黑了不止一個度,不光是他,出行的一萬兩千五百多人裏,有一個算一個,沒有不被曬黑的,就看誰黑的更厲害了。

初見魏大人,太子都沒敢認,五官還是原來的五官,雙眼甚至比之前更加深邃有神了,就是這膚色,真真是折損了不少的俊朗。

“魏大人一路辛苦了。”

來之前明明想好了很多的場面話,想誇一誇魏大人,想誇一誇魏大人身後這一萬兩千五百人,這些人近乎是拿著性命在去為大靖朝拼搏了,給予什麽樣的贊譽都不為過。

魏時知道自個兒黑了,整天在海上飄著,不被曬黑那才怪了呢,但是沒有出海的太子,怎麽瞧著好像也黑了,而且還……糙了不少。

“這都是臣應該做的。”

當著這麽多人的面兒,君臣之禮也還是要守的,場面話更是要說,雖然他現在特別想問一問,太子是不是一直在這海邊守著了,所以才會這麽及時的接到他們,才會被曬得這麽……黑。

慰問了友人魏大人,太子這才把目光轉向其他人,代表朝廷,慷慨激昂的說了一番贊語。

緊跟著又是接風洗塵,一直到晚宴之後,魏時跟太子才有單獨說話的時間,迫不及待的問出了自己的疑問。

早就知道魏大人會這麽問了,太子倒是也沒瞞著。

“這事兒算是湊巧了,從安南國帶過來的稻種,今年正在南邊大面積普及,孤正好負責這事兒,也是正好到了這個地方,大概待了有三四天了吧,本來打算明天就啟程回去的,誰承想正好趕上你們回來了。”

這事兒還真挺巧的,都能寫進書裏了。

不過,不管是他們遠航,打通航線,跟各個國家建立友好貿易關系,還是太子大面積推廣糧種,都是值得也會被寫進史書裏的,供後世之人學習。

這麽一想,一年多的辛苦,四年多的堅持,也都是值得的。

“既然您在這兒,那我們還用等聖上的消息再回京嗎?還是直接跟著您一塊回去?”

一年多沒著家了,魏時是真想念家裏人,想回家的心已經是迫不及待了。

一下子帶一萬兩千五百多人回京,太子就算是有這個權限,也不想要這麽紮眼,儲君不是那麽好做的,人言可畏。

不過,只帶魏大人自己回去還是可以的。

“其他人得在這邊等著了,魏大人可以跟著孤直接回京,向父皇回報這一次的行程,也能早點回家見妻兒了。”太子打趣道。

魏大人可是個相當戀家的,除了上次賑災,還有這次出海航行之外,基本上是走哪兒,就把妻兒帶到哪兒,遠哥兒那孩子,基本上是魏大人手把手教起來的。

這麽戀家的人,在男子裏頭還是比較難見到的。

父子情深,夫妻情深,一家人和樂,也能夠看出一個人的能力和擔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