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4/5頁)

他自認也是一個能夠協調好家庭關系的人,當然了,跟魏大人是比不了,畢竟東宮妻妾多,不像魏大人,如此之情深,弱水三千,只飲一瓢。

心軟的人,才讓人敢用。

安排好了回京的事兒,接下來說的就全都是公事了,太子關心出海遠航的事情,這一路上的溝溝坎坎肯定不少,收獲必然也是多的。

另一方面關於新稻種的全面普及,這些情況也得要告知魏大人一聲,畢竟這位才是把新稻種從安南國挖掘過來的人,必然對這事兒挺上心的。

兩個人絮絮叨叨的一直聊到半夜,越聊腦子就越亢奮,不管是剛剛從海上下來的魏時,但是已經連軸轉了好幾日的太子,都特別興奮。

魏時是因為糧食,在皇莊培育了三年的新糧種,根據預估可以提高差不多五分之一的產量,能多養活不少人,而且這新糧種還是比較抗旱的,真要是再遇上旱災,情況應該會比之前好很多。

太子則是因為那片廣袤的天地,還有巨大的商機,大靖朝鼓勵商業發展,而且並沒有特別壓制商人的地位,從這一點上就能夠看得出來,大靖朝是願意讓商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知道商業發展的重要性。

魏大人這個頭開得好,把大靖朝獨有的稀罕物,以幾百倍的價格賣出去,能賺到的金銀太多了,這些經營可以儲備在國庫裏,也可以用來跟外族購買旁的東西,比如糧食,比如馬匹,比如藥材……

一想到未來的發展,太子都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聲,三天三夜不睡也沒什麽問題。

魏時要進京,剩余的這些人和帶過來的財物,就得交給二舅兄負責了。

沒有皇上的詔令,這麽多人可不敢一下子全都帶到京城去。

畢竟是文人出身,早在船上,魏時就把這一路上去過的地方、見過的人、以及那裏的特點和風俗地貌,全都整理成了書冊。

他和太子還在趕路的時候,這本書冊就已經差人快馬加鞭送到皇宮裏了。

所以在召見太子和魏時的時候,當今已經差不多把書冊翻得七七八八了,對於魏時這一路上的行程,也有了一個大致的把握。

歷時一年多的行程,上岸的次數高達三十次,牽扯到近二十個大大小小的國家。

作為一個有志於名垂青史的君王,作為一個渴盼四方來賀的君主,他看到的不只是這些國土上豐富的資源,也不只是未來海上貿易的繁榮,更重要的是國威。

在這些歷史上都沒有過記載的國家裏,怕是從來都不知道東方有這樣一個強大而昌盛的國土,魏大人一行不僅僅是開辟了航線,更重要的還是揚了大靖朝的國威。

自古以來,頭一次被做出來的壯舉,都將被載入史書,為後人稱道。

還有什麽比發現新的地方,比萬朝來邦更能夠讓後人稱贊的。

武力去攻打周圍的小國,不過是勞民傷財,真正讓這些國家,讓更遙遠的國家,因為實力臣服,那才是大國氣派。

當今心裏頭就像是有一團火在燃燒,他幾乎都可以預見史書上會怎麽寫,幾百年幾千年後,後人又將如何評價。

作為帝王,最為崇高的贊譽和肯定莫過於如此了。

魏時跟隨太子,頭一次也算是被皇上單獨召見,與其說是緊張,倒不如說是新奇更多,畢竟當今並不是暴君,而且他也沒做什麽錯事,相反應該是立了功的人。

立了功的人,就算是在宮裏頭也是有底氣的。

有底氣的魏時,跪都還沒跪利索呢,就已經被當今免了禮,魏時本來還想著是不是要堅持行完禮,還是要聽當今的,不等他糾結出結果來,就已經被太子扶住了。

得,這禮也別行了。

站直身子,魏時這才注意到旁邊拿著筆不斷寫著的史官。

不管日後會不會名垂青史,但是這會兒,他應該的的確確已經被記在了史書上。

這種感覺遠比單獨面聖,更加神奇。

“愛卿一路辛苦了,你呈上來的書冊朕已經看過了,涉及到的國家頗多,風俗禮貌也都各異,愛卿此舉揚了大靖朝的國威,也開辟出來了一條新的商路,朕應當謝謝你。”

這可使不得,皇權之下,魏時還是有覺悟的,一邊忙著行禮,一邊嘴裏還道‘愧不敢當’。

因為有史官在旁邊的緣故,魏時總覺得他們君臣二人,連帶著太子,都仿佛是在演戲一般,誇來贊去,客套來客套去。

不過之後,魏時就沒心思再想這些了,被突如而來的驚喜砸昏了頭腦,整個人都是暈乎乎的。

哪怕在出海回來的路上,他就已經想過皇上會給他什麽樣的獎賞,或許是金子,或許是再給他提一兩個官位,或許是……封爵。

只從階品上來說的話,做官最高的追求不就是封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