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5頁)

除了全副武裝的士兵和武將之外,還包括有像魏時這樣的文臣,有來自工部的,有來自戶部的,還有來自禮部的。

太醫、郎中、廚子、奴仆這些也都帶著呢,除了日常所需的食物藥材衣物之外,也帶了金銀、瓷器、絲綢和發條玩具。

最後一項自然是夾帶在魏時自個兒的行李裏,如果這一趟出海順利的話,真的可以找到一片大的陸地,那不光是意味著一個新的發現,更意味著一個貿易通道的開啟。

賺自己人的錢還得帶著些良心,賺外族人的錢,那就可以做一個純粹的奸商了。

魏時並不是此次遠航官職最高的人,還有一個正四品的武將呢,剛好跟魏時還有些關系,這位可是他嫡親的二舅兄,風險與機遇並存,大靖朝沒有外敵來犯,又沒有想著開疆闊土,武將除了熬資歷之外,能立功的機會實在不多。

盡管出海的風險很大,可是這麽一個統領兵將的名額,還是二舅兄極力爭取來的,甚至還用了些關系。

不過,盡管二舅兄的官階要高於他,但是統管全局確實是他的事情。

從計劃出海到現在,實際上已經過去了四年的時間,整整四年的準備,有一大半是花在了造船上,剩下的就是人員的安排和路線的規劃了。

離別之日將近,魏時對自己參與造出來的船有信心,對他親自參與挑選出來的船工也有信心。

但出海畢竟不是一件可以完全被人為把控的事情,真要是遇上大的風浪,或者是倒黴透頂,直接遇上龍卷風了,那生還的可能性真不大。

魏時這麽愛惜小命的一個人,如果早知道會攤上這差事兒,可能……之前就不會提這個引子了。

不過現在說什麽都晚了,這事兒是他從頭到尾都參與了的,如今別說是旁人了,就連他自己也舍不得喊停。

離別之日將近,懷著最好的期待,做最壞的打算,魏時對家裏人可以說是囑咐了又囑咐。

姨娘年紀也不小了,而且慣來思慮的事情比較多,所以姨娘這兒主要是得安心,別自己嚇唬自己,他在外頭還沒出什麽事兒呢,姨娘這邊再嚇出個什麽病來,上哪兒說理去。

夫人這裏,壓力其實是最大的,他這一趟出去,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年半載,府裏府外的事情可就全靠夫人了,哪怕他已經拜托了幾位親友,也專門去拜托了太子,可有些事情必須得夫人自個兒撐著。

遠哥兒,已經不能算是小孩子了,七歲的人,還沒有他肩膀高呢,但已經非常優秀了。

放到七年前,他大概自己都不會相信自己會教養出來這麽好的孩子。

魏時想要告訴兒子的是責任和擔當,作為家裏的小男子漢,哪怕年紀小,也要做最堅強勇敢的那個人才行。

老師和師伯那裏,幾位關系親近的友人那裏,在臨行之前,也都已經告別過了,大伯、堂兄和父親那裏也都已經寫過信了,雖然還沒有收到他們的回信,可這該交代的事情都已經交代了。

帶著對親人的不舍,對未來的憧憬和擔憂,飲過聖上親自敬的酒之後,魏時終於上了船,踏上遠航的路。

——

第一次遠航,魏時並沒有想走得太遠,路線規劃他也有參與,甚至可以說,基本上是由他主導的,正是因為插手的地方太多太細,所以第一次遠航才會由他來做這個領頭人。

文科生的優勢在這裏就很明顯了,學過鄭和下西洋的人,完全可以參照這位古人曾經的路線來,雖然歷史已經發生了轉變,大靖朝跟明朝造船技術和水平也不相同,但是前人走過的路,最起碼應該是已經規避了風險,並且試驗過已經能夠走通的路了。

像是跟大靖朝國土連接著的安南國,還有安南國西邊兒的幾個國家,這倒沒必要過去探訪,畢竟在陸地上就可以抵達,但是在遇到惡劣天氣的時候,是可以過去停靠的。

魏時帶領的航隊,還在更往西的地方,在黃頭發藍眼睛的人那裏。

至於有著玉米、辣椒、地瓜的‘新大陸’,在航海技術沒有趨於成熟之前,魏時還不敢打那邊的主意,畢竟風險太大了,他可是一個相當惜命的人。

第一次遠航雖說是在海上走,但基本上是沿著大路邊緣在走的,風險要小很多。

作為領頭人,魏時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不光是要協調安排這一萬多人,每一次登陸到一個新的國家和地方,也是由他領著戶部的幾個官員跟當地建立關系。

當然不是什麽盟國契約之類的關系,只是友好往來罷了,大靖朝可以采買當地有特色的植物和工藝品,同樣也可以把從家鄉帶過來的稀罕物販賣到當地去。

無論是瓷器、絲綢,還是魏時帶過去的發條玩具,在各個地方都頗受歡迎,反倒是茶葉,有能夠接受的國家,但更多的對此並不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