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國慶節快樂(三更合一)(第2/6頁)

如今大靖朝國泰民安,黃河潰決影響不到整個國家,但是對兩岸的百姓來說,這影響可不是一星半點兒的了。

本朝采用的一直都是築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方式來治理河道,而且已經初見成效,淮河、運河這兩條河道就已經得到了治理。

不過黃河的治理要更困難,工程也更為浩大。

魏時還真沒研究過治水的問題,一來是他沒有時間,二來這也並非是他亟待要解決的問題,不管是柳州城,還是燕縣,都沒有水患。

至於上輩子,他就沒接觸過這些,家鄉沒患過水災,他所學的專業也跟治水八竿子都打不著。

是以,他對治水的了解並不多,只是在邸報上看到過一些而已。

要在明天中午之前寫出一份相關的策問來,最重要的也是最花費時間的,就是查閱資料了。

可是他剛剛到京城,從柳州城帶過來的書籍裏頭也並沒有跟治水相關的。

原本考察他的就是治水方面的專家,他要是腹內空空一點兒東西都沒有,那不叫人貽笑大方了。

大伯托好友看顧他,他可不能給大伯丟這個臉。

魏時連家都沒回,直接吩咐元寶回去多找幾個人,去全城的各個書肆問一問,看看有沒有治水方面的書籍,統計一份名單出來,照著名單買。

他自個兒現在就去臨近的書肆瞧瞧,總得心裏有個數才成。

現在書肆裏頭暢銷的是什麽,四書五經、史書、詩集、遊記、話本子,治水方面的書籍除了專業人員,誰會去看這個。

反正魏時連跑了好幾家書肆,都沒買到想要的書。

元寶他們那邊兒倒是還有些收獲,總共就只買了三本相關的書籍。

魏時拿到書的時候,都已經是中午了,他也分不清楚哪個更重要、哪個基礎性更強一點兒,只能隨意從中間挑了一本。

壓根就沒有精讀,只是把每句話理順而已,就這樣,午膳、晚膳都沒吃,到了半夜子時,也方才讀完了這一本書而已,還有兩本連頁都沒翻呢。

不過這一本書讀是讀完了,只是囫圇吞棗,什麽味兒都沒咂摸出來呢。

要想運用到自己的文章裏,談何容易。

魏時不想直接把裏面的句子抽出來,不懂裝懂的堆砌出一篇策問。

可也不能什麽都不寫,再怎麽樣態度總是要拿出來的。

魏時也是沒法子了,幹脆避重就輕,不寫如何治理黃河水患,而是寫黃河水患會給朝廷和百姓帶來什麽樣的危害,以及怎樣盡可能的去解決這些危害。

首當其沖的就是兩岸的百姓,良田被河水掩蓋、沖灌,不能耕種,這已經不是減產的問題了,而是賴以生存的根基都被動搖了。

這部分百姓必須得到妥善的安置才行,同樣他們也是對黃河水患最為痛恨的人,如果築堤防水的話,朝廷出銀兩聘請這些人做工再合適不過了。

一方面,這些百姓通過築堤做工可以賺得銀兩,這也算是朝廷賑濟災民的一部分,而且比起直接拿銀子施予,這樣以工代賑的法子應當更為合適一些。

另一方面,這些飽受黃河水患痛苦的百姓,在築堤做工的時候,可能比負責的官員都要盡心盡力,不光可以縮短工程時間,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工程的質量。

除了兩岸的百姓之外,另一個深受影響的就是航運了,隋朝有大運河,到了唐周時期,也開鑿了不少的小運河。

到了本朝,便形成了以黃河和南北大運河為主的航運體系。

黃河泛濫,這些航運自然也就受到了影響,走船的商人受到了影響,需要走河道運送商品的商人,同樣也受到了影響。

而不管是這些商品原產地的百姓,還是要出售商品地方的百姓,也都受到了影響,前者收入銳減,後者生活不方便。

最後受到影響的就是朝廷了,農民失去土地,向朝廷繳納的稅也就少了,商人流通的貨物減少,朝廷方面的稅收也跟著減少。

為了賑濟災民拿出來的銀子,這些也都得算到朝廷的損失裏面去。

故此,黃河水患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牽扯到的不只是兩岸的百姓,整條商道的百姓都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整個朝廷。

魏時把這篇策問改了又改,說實在的,他本人並不怎麽滿意。

畢竟沈大人給的題目是關於黃河的治理,而並非是黃河水患帶來的危害。

他這基本上就屬於跑題了,要是真放到科舉考試上,這篇策問得不了多少分的。

但是如何治理黃河,他實在是沒有頭緒,也一點都不了解,與其硬著頭皮胡謅,還不如就……跑題了吧。

魏時再次到沈府的時候,是頂著倆黑眼圈去的,熬了一整夜,早上吃了點東西之後,又接著改文章,從昨天到現在還沒睡過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