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國慶節快樂(三更合一)

白姨娘雖然沒有管過家,可在柳州城的時候,她自己住的那處院子,是歸她自個兒管的,也算是有些經驗了。

再加上從柳州城那邊帶過來的下人,大多也都是她原來那處院子的,都是用熟了的人。

如今不過是地界更大了點兒,倒是也沒有手忙腳亂。

最起碼,魏時回來的時候,一切都井井有條,行李和人員都已經安排好了,院子早先就是已經打掃好的,如今再做打掃,也不費什麽事兒。

“多虧了你大伯母,剛上手管家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麽,臨行前她專門囑咐過我,這才沒出什麽亂子。”白姨娘滿心歡喜的道。

她就怕跟著兒子到京城,沒幫上什麽忙不說,反倒是添了亂子。

好在,這最容易出岔子的頭一天,已經是穩穩當當的‘渡’過來了。

“是要好好感謝大伯母,不過那也得是姨娘您這個學生虛心好學、聰慧靈敏、一點就透,才能把這些本事都學到,一點亂子都不出。”魏時贊道。

其實他真覺得姨娘已經很厲害了,一手好的繡活,那麽多年都沒有放下過,而且在很多花樣上推陳出新。

雖然不會畫畫,可圖案已經在腦子裏了,不斷的琢磨出新的花樣來,繡出更精致更美觀的繡品。

在管家這事兒上,那就更不用說了,一開始管理自己住的小院子都有些不敢上手,但是磕磕絆絆,在大伯母的幫襯下,也把事情做好了。

而且就像今日一樣,姨娘做事情都是盡可能的做到最好,這種追求盡善盡美的性格,固然顯得有些執拗,但是從另一方面看,也是負責任的體現。

總要好過父親,不管是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都負不起責任來要強。

大概是因為有上輩子的記憶,所以魏時才能這麽冷靜克制的去評價自己的父親,有對比,才有傷害嘛。

魏時在到京城的第二日,來不及休整,便直接帶著大伯的書信去了沈府。

沈舟沈大人,是跟大伯同年的榜眼,如今已經是工部正三品的右侍郎了。

升官能升得這麽快,固然有一部分家世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因為功績。

這位沈大人,據說是在考中進士後的第四年,便進了工部,多次參與治水建堤,功績是實打實的,所以才能做到如今的位置。

有真本事的人,總是讓人敬重的。

魏時雖然未曾見過大伯這位舊時的好友,不過已經仰慕許久。

沈宅跟魏時昨天去過的李宅比起來,可以說是相當簡樸,面積也就是李宅的三分之一,裏面的裝飾就更不用說了,李宅瞧著便讓人覺得富貴,沈宅則是讓人覺得雅致。

要知道沈家的底蘊可一點兒都不比李家差。

而如今,沈家仍舊是蒸蒸日上,除了有沈舟這個正三品的工部右侍郎之外,還有個正二品的戶部尚書。

雖然依著年齡快要致仕了,可後邊沈舟能頂的上來,沈家子弟據說也都是好學上進之人。

把金玉掛在衣服上,並非顯貴,真正的顯貴應該是能夠立得起來。

魏時不是個喜歡悶聲發大財的人,不過把庫房裏頭的好東西盡可能的擺放出來,這跟大金鏈子掛滿身有什麽區別,既不好看,也拉低了自身的氣質。

沈家的規矩是極好的,不光是比李家好出來,跟魏家比,那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這才是能夠體現底蘊的地方。

世家大族,連下人都是從小培養的,不是從外面買來的,也就是所謂的家生子。

而家中的規矩,那也是經過一代一代人不斷完善定下來的,這些東西不可能外傳,頂多也就是由出嫁女帶到夫家去。

不過很可惜,哪怕是休沐日,沈大人也沒有在家。

“我家老爺出京去了,今兒是回不來了,他囑咐過小的,您要是來見他的話,就明天中午過來,他明天中午一定從衙門裏趕回來。”

似乎是怕魏時誤會,這人又趕著多解釋了幾句,“您也知道,我家老爺在工部做事,他向來是喜歡親力親為,經常出去勘查工事,休沐日一般都不在家呆著。”

得,還是個喜歡下基Ⅰ層的,魏時很是敬佩這樣的官員,不過,原本他是打算明天就去國子監報道的,這樣看來只能是再多等一天了。

雖然沒見到想見的人,不過魏時是也不是空著手走的,是帶了功課走的。

這面還沒見著呢,任務就已經先布置下了,魏時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大概沈大人是受了大伯所托吧,要在京城看顧他的功課,免得他沒人管了,會有所懈怠。

沈大人布置的功課是一篇策問,而且是治水方面的策問,關於黃河的治理。

果然,不管朝代如何更叠,困擾大家的自然災害卻是沒有改變的。

黃河最大的問題就是連年潰決,導致海口淤塞,漕運方面也受到了影響,一部分良田也被河流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