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公子,您這才十二歲,劉公子十二歲的時候,連童生都不是呢,要是這麽算,您可比他厲害多了。”回去的路上,元寶不斷寬慰道。

秀才和秀才不一樣,當然是年齡越小越好,讓魏時憋悶的原因是,他距離小三元就只差一個名次而已,而占了這個名次的人,恰恰就是被孝期耽誤了四年的考生,陰差陽錯,才讓人覺得嘆惋。

依著元寶的算法,自家公子,十二歲學到的東西跟劉子成二十三歲學到的東西,只差了一個名字而已,那再過兩年,鄉試之上,自家公子十四歲學到的東西,肯定要比劉子成二十五歲學到的東西要多。

這邏輯也不能算錯,但一點兒都不科學,魏時有些哭笑不得,但不得不說,信心確實更足了些,腳下的路還長著呢,你追我趕,誰走在前面還不一定呢。

魏時不知道的是,在他離開茶樓之後,茶樓裏頭有關於他的討論還不少呢。

“小小年紀就好高騖遠,第二名已經夠好的了,還不高興,讓那些落榜的人怎麽想。”

“人家心氣兒高唄,你拿兩次案首,你心氣兒也高。”

“這要是我拿著第二名回去,我爹娘肯定高興到開祠堂祭祖,擱人家這兒,就成不滿意了,這人跟人差的也太遠了。”

“有本事考過人家,沒本事就別在這說酸話。”

……

魏時的不滿意,是個人都能看得出來,雖沒有喪著一張臉,可在榜上有名之後,還面無表情,肯定就是不滿意了。

早在放榜之前,眾人對魏時的討論就不少,有人覺得他能拿下小三元,也有人覺得魏時年紀過小,能中秀才,但小三元未必。

比起魏時,劉子成在放榜之前就沒那麽受眾人矚目了,因為雖然也曾經拿下兩個案首,可那都已經是五年前的事情了,考生都已經不再是之前那一批了。

如今信息流通又不怎麽發達,好多考生壓根就不知道有劉子成這個人。

不過在榜單發布之後,劉子成的生平事跡,就已經迅速流傳開來,不管是他曾經拿下了兩個案首,還是他守了四年的孝,連是否婚嫁,眾人都曉得了。

劉子成考中童生的時候,已經十八歲了,孝期雖然耽誤了他的考試,但是並沒有耽誤他的婚嫁,十八歲之前他就已經成婚,並且育有一子,也算是幸運了。

比起劉子成,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魏時的前程更遠大,畢竟年紀小,跟劉子成在學識上也沒差多少,不過一個名次而已,假如換一個主考官,誰是案首,誰是第二名還說不定呢。

更何況魏家還有魏大伯這個知州在呢,別小看了這個正五品的官職,很多讀書人窮極一生,都討不到一官半職,還有的能在正八品,甚至正正九品的官位上待一輩子,不得寸進。

魏大伯如今已經是正五品知州,日後未必沒有可能再進一步,調進京城,自然顯貴,依舊在地方上,權力可大著呢。

也怨不得那麽多人今日特意跑過來在魏時傷口上撒鹽,自個得不到的東西,於旁人而言卻是唾手可得,心裏又怎麽會平衡。

不管怎麽著,魏家這邊總是歡喜的,榜上有名和名落孫山差距我不是一般的大,相比之下案首、小三元,這些都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對下人來說,聽著光榮,但實際用處並不大。

中了秀才,哪怕心裏頭並不怎麽舒服,魏時也仍舊發了賞錢,這麽多人辛辛苦苦陪他走一遭,月錢還是跟以往一樣,沒中秀才還好說,既然中了秀才,當然得給人家發點賞錢。

魏時這一次並沒有寫信,在放榜第二日,便帶著人往柳州城趕,說‘趕’這個字真的一點兒都不為過。

路上除了天氣不好的時候之外,其余時間,基本上一趕路就是一整天,有時候天色暗下來了,都還會再走一段路。

想想劉子成,魏時這次並沒有坐在馬車裏背書,反而是在外頭騎馬,他還打算回去之後拜托大伯給他找個拳腳師傅,骨架就這麽大了,個子總得往上長一長,別等到成年之後,跟劉子成站在一塊兒,再比別人家矮半頭。

至於讀書,底子已經夯實了,鄉試不同於以往的考試,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加了兩門。

一門是律學,考察的是本朝的律例,這一點,巡場的舉人先生一定比不過自家大伯。

另一門是算學,也就是算數,這應該是魏時最有把握的一門學科了,說著金手指都不為過,別看上輩子他是文科生,但是數學基礎一點都不差。

更何況跟後世的數學比起來,如今的這些算術題目,他也瞧過了,真心……不算難。

鄉試的算學題目就更簡單了,跟高中數學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兒科,在往上會試可能會難一些,不過魏時也沒有看過會試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