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老太太魏母已經五十八歲了,早年吃過不少苦頭,為了讓自個兒夫君讀書,沒少繡了東西,不過她夫君到底也沒能考上進士,反倒是長子,二十八歲便已經成了二甲進士。

老人家身子骨還不錯,唯獨眼睛看不太清楚了,大抵跟早年熬著做繡活有關系。

所以哪怕孫兒、孫女就在跟前,她卻也是看不清楚的。

不過這並不妨礙老太太對兩個孩子表示親近,一手拉著一個,一口一個心肝兒,噓寒問暖,關懷備至。

過了好久,才松開兩個孩子,臉上還帶著淚呢。

也是,到了這個年歲,都向往天倫之樂,偏小兒子任職的地方遠,而且又多年不得晉升,想挪個地方都不行,連帶著這兩個孩子,平時也跟她遠隔千裏,如今好不容易見面了,情緒難免激動了些。

魏大伯的夫人孫氏勸了許久,魏母這才止住眼淚。

“好孩子,便是嫁了人,也要常回來看看我這把老骨頭。”

魏母最舍不得的還是這個孫女,老魏家人丁單薄,孫輩兒裏頭就只有這麽一個女孩,又跟著老二去了燕縣,走的時候還是個小豆丁呢,再見便是要嫁人了。

魏蓉對著老太太很是恭敬,這也是母親再三叮囑過的,孝道大於天,老太太作為魏家的長輩,有時候說句話比大伯父還要有用。

不過到底是沒有討好過人,不太能夠把握中間的分寸,對老太太恭敬有余,而親近不足。

但是作為大房和二房唯一的女孩兒,魏蓉原本就是被捧到手心裏的,就連婚事也是再三思量過的,不是用來收斂人心,也不是用來鞏固地位。

未來公公是柳州城的從七品判官,頂頭上司便是魏家長房的魏大伯,但凡是個稍微有些成算的人家,就必定會善待魏蓉。

至於魏蓉的夫婿孫行川,算不上是青年才俊,在讀書上只能說是資質平平,今年才剛考中了秀才,想要中舉的話,恐怕還有的熬呢。

但是性情溫和,人又孝順,沒那麽多花花腸子,是一個老實到近乎憨厚的人。

這樣的人,日後不指望能有多大的出息,但是守住家業還是可以的,等中舉以後,也可以像孫大人一樣在柳州城謀個官職。

柳州城不乏青年才俊,比孫行川條件好的不難找,但是挑來挑去,魏大伯還是覺得孫家的長子更適合侄女。

蓉娘也是在柳州城出生的,長到三四歲才去了燕城,都說‘三歲看大,八歲看老’,性格方面可能日後還會有變,但是模樣基本上就是定了型的。

連聖人都說,知好色,則慕少艾,魏大伯也是男人,知道容貌對於女子來說有多重要,正室夫人把日子過得苦巴巴的多的是,他不希望自家侄女兒也是如此,所以寧肯低嫁,也不能高嫁。

再者二弟的性子他也明白,就不是個愛管事兒的,能得一會兒清閑,便得一會兒清閑,兒女的教養上肯定不會上心。

至於二弟妹,就那性子,能把後院理好就算是不錯的了,不指望教出一個蕙質蘭心的才女來。

魏大伯這個做伯父的幾乎是操Ⅰ了當父親的心,二弟妹多年來就只有這麽一個女兒,他不可能把人接到柳州城來教養,只能是在婚事上下功夫,已經是盡可能面面俱到了。

魏蓉嫁到孫家去沒有人會苛待她,想要多風光不太可能,但起碼不會受苦,不至於受人磋磨,真要是鬧出什麽事兒來,他這個做伯父的也能壓得住。

連魏大伯都知道李氏的性子,魏母這個做婆婆的就更不可能不知道了,所以對孫女的接人待物,老太太還真沒有太高的期盼,所以也就沒什麽失望可言。

相反老太太挺知足的,這門婚事定的好,幾乎就相當於是在眼皮子底下,婚後有什麽事兒她們都能幫襯,孫女兒的性子也能掰一掰。

至於遠道而來的二孫子,老太太雖說也心疼,畢竟她就這幾個孫輩兒,物以稀為貴,哪一個都是寶。

但她對這孩子的了解實在不多,老二兩口子寫過來的家信上很少會提到這個孫子,如今見了面說不上幾句知心話,翻過來覆過去的還是老生常談的那幾句。

魏時倒沒覺得失望,安安靜靜的站在一旁,老太太提到他了,就應幾句,沒提到他,也不上趕著。

在魏蓉看來,這就是安分老實了,她在大伯家裏頭呆不了幾天,自然不想有人跟她在老太太面前爭寵,好在她這個二弟還算是有眼力勁兒。

老太太畢竟年紀大了,時間一長就露出了疲態,孫氏這才告明兩個人要住的院子。

魏蓉就要出嫁了,日後就是旁人家裏的人了,輕易不能回來,所以院子就跟老太太緊挨著,也讓祖孫倆好好親近親近。

魏時已經十歲了,自然不可能跟長姐住在一個院子裏,孫氏幹脆把長子旁邊的院子騰出來了,原本那地方是用來待客的,不過應該沒有比這親近的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