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第十七章 金屋藏嬌(第4/6頁)

皇帝笑道:“若得韓信復生,豈患小小的燕賊?”

正說著,李演已將竹籌捧到面前,皇帝一指道:“這出《贖孽》,朕許久沒聽過了。”

太後一怔:“《贖孽》太過悲戚,皇帝何故點這出戲?”

皇帝笑道:“這出戲雖然悲愴,但朕喜愛其中的兄弟之義。兄弟之間,因血親而有情,但更可貴的是兼有朋友之義。且朕聽母後說過,朕尚在母腹中時,貴妃便以此一折戲為雙親討回公道,可見戲中有公義,正當好好觀摩一番。”

太後聽了,默然不語。皇帝一擺手,惠仙接過盤子,呈到皇後面前,皇後毫不遲疑地點了一出《定婚》。這出戲說的是漢武帝劉徹戲言金屋藏嬌的故事。

內官將盤子傳給林妃的侍從,林妃正在看戲牌子,忽聽太後問道:“端陽佳節,怎麽不見信王?他倒舍得將你們母子丟在宮裏。”

林妃忙起身答道:“回母後,他日間著了暑氣,請醫用藥,已躺了一天了。實在不能起身向母後問安,望母後恕罪。”

太後道:“無妨。”又向佳期道,“請銀院判去王府看看,明天一早回本宮。”佳期應了。當下眾人一一點過戲。

直到《點將》唱完,才見升平長公主扶著沅芷匆匆趕來,向太後與皇帝謝罪。只見升平長公主穿著一件半新不舊的石榴紅單衫,挽著流朱色披帛。發髻左右各簪一朵珠花,甚是隨意。太後嗔怪道:“在宮裏做什麽?怎的這樣晚?”

升平笑道:“兒臣午後睡遲了,起得晚了些,母後勿怪。”

太後關切道:“是昨夜沒睡好麽?”

升平道:“昨夜大約是茶飲得太多,走了困,看了會兒書,又繡了半夜的花。因此午後睡過了。”

太後嘆道:“你總讓母後操心。待有了駙馬,看你還這樣淘氣!”

升平的雙頰漾出兩團紅暈:“這樣多人,母後說這些做什麽?!”

太後笑道:“不說便不說。你也別往那邊去了,就靠著你皇兄坐吧。”升平領命坐在皇帝下首。

《贖孽》是一出很短的戲,說的是一個叫做王啟的人在禦街上誤殺了義兄李佩,心中愧悔不及,從容赴死的故事。只聽那王啟唱道:

“二位賢弟且聽我道原委:三月前打殺一人在禦街,三司會審升堂問罪,方知那冤家姓甚名誰。

(大哥,卻是誰?)

是我經年未見的義兄李光未。義兄姓李名佩字光未,當年菩提樹下誓相隨。可恨我眼盲當他是盜賊,不合適一劍殺在禦街尾,到如今恨綿綿無計可追,因此上押在此為贖前業。

二位賢弟休再勸,也請莫再傷衙解,前日會審已定罪,今番必將我身毀,生當同難死共穴,誓要此心無愧悔,哥哥啊,黃泉路上須等我,一路作伴同為鬼!”

我並不知道這出戲與周貴妃有什麽關聯,不禁看了一眼芳馨,芳馨上前輕聲道:“這是二十七年前的往事了,待回宮後奴婢慢慢說與姑娘聽。”

只見周貴妃抱著幼女青陽公主,親手喂食,只偶爾往台上看一眼。皇帝閉目傾聽,右手在桌上輕輕按捺。熙平長公主凝神聽罷,方指著桌上的菜肴與柔桑低語。

唱到《定婚》時,太後嘆道:“小兒女的話,竟也能成真。”

皇後一面為太後布菜,一面笑道:“雖是小兒女,自幼一起長大的情分卻是不假的。”

太後微笑頷首。熙平長公主趁機道:“說起這金屋藏嬌,兒臣倒想起一事。”

太後笑道:“熙平這裏總是有很多趣事,不妨說來一聽。”

熙平長公主笑道:“那時候,四位女巡都還沒有進宮呢。有一天兒臣帶了柔桑進宮向皇後娘娘請安,柔桑便與二殿下在偏殿玩耍。皇後娘娘偶爾想起要個東西,誰知叫了兩聲竟然一個人也不來。兒臣便出來查看,原來是二殿下與柔桑坐在榻上扮家家玩,一個叫殿下,一個叫愛妃,都正襟危坐著,下面的小丫頭跪了一片,哧哧直笑。兒臣抱著二殿下問:‘殿下將來要娶柔桑亭主為妻麽?’殿下立刻答道:‘自然要的!’自此後,兒臣旁觀他兩個,竟比親姐弟還要親密友愛。”

眾人聽了,都笑了起來。太後招手命柔桑過去,上下打量道:“像熙平小時候的模樣,長大了必是個美人。”略想了想,又道,“本宮記得柔桑的亭主還是她出生時封的,這會兒也該晉封了。”

皇帝笑道:“朕早有此意。長公主位比親王,就晉封為縣主,賜寧海縣為湯沐邑。”熙平長公主喜出望外,忙攜曹駙馬與柔桑跪下謝恩。

太後笑道:“若論柔桑的模樣與性情,將來嫁於我曜兒倒也很好。”

皇帝微笑道:“自幼一同長大的情分,日後結成夫婦才更穩當。只是曜兒與柔桑年紀還小,過些年再說不遲。”說著拉過柔桑,低低詢問,柔桑一一恭敬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