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第三次大爭!!!

暮色時分。

鹹陽宮傳出一道政令。

將於三日後,召開廷議,議天象預示。

這則告示一出,鹹陽瞬間雷動,這段時間城中有太多拆解,各種拆解也早就傳遍了全城,加之各方附會,城中儼然流言成災,而且朝廷始終未做任何表態,也讓這股流言風行。

眼下朝廷終於正視,這讓城中甚囂塵上的流言之風,稍微緩解了一些。

然依舊很是猖獗。

西城。

嵇恒圍坐在火爐旁。

他自是聽聞了這個新鮮出爐的政令。

對此,他絲毫不意外。

不過相較於城外的雜然,他倒是顯得很是平靜,非是已知曉始皇的決定,而是對將要發生的事,實則早已預知到了一二。

這其實是又一次法儒之爭。

歷史上,道儒兩者在東漢就發生過這樣的爭辯,即是白虎觀會議,那也是黃老學說最後的輝煌,從那之後,黃老學說徹底一蹶不振,消失在了歷史長河。

然很多人不知。

那次的爭辯實則是道家贏了。

不過所謂的勝者,也僅僅只是在學術角度,站在歷史的角度,無疑是儒家大獲全勝,從那次廷議之後,儒家徹底控制了天下思想,道家被徹底驅逐出朝堂,相關的典籍,也被列為了禁書。

這便是歷史有趣且殘忍的地方。

對於白虎觀會議,嵇恒第一次聽聞時,心中還是很惋惜。

只是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卻沒有再這麽認為了,他認為黃老學說被趕出朝堂,其實是必然的,即便當初王充近乎是扛著棺材寫下了《論衡》,也幾乎將漢朝的大儒全部駁斥了一番,實則依舊改變不了分毫。

因為經過上百年儒家的教化,天人感應早已深入人心。

滿朝大臣大多都受了儒家影響,因而那次的爭辯,看似只是爭論一場天災,實則早就變成了政見分歧,這是你死我活的鬥爭,王充孤身一人,就算滿身是嘴,能說的其他人無言以對,也根本撼動不了早已成長為參天密林的儒家朝堂。

失敗是必然的。

以一人之身,妄圖撼動整個官場,這根本就不可能。

也不現實。

至於後續黃老學說被封禁,也自是在情理之中,因為這是政見路線分歧,無論哪一方最終取勝,都會做同樣的選擇,贏者通吃,只不過黃老學說後續的補充太慢了,天下早就為儒家教化控制,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天下轉向,那就意味著,滿朝大臣都成了異見者。

因而無論那場爭辯的結果是如何,道家都注定不可能再回到朝堂了。

一步慢步步慢。

王充的出現,更像是道家的垂死掙紮,但在掙紮過後,便是徹底的沉寂,道家徹底從華夏朝堂中隱身,也逐漸為儒家影響。

或者說。

那場爭辯本就沒有意義。

只是在後世人看來,多了幾分悲慘色彩。

也徒增幾分嘆惋。

嵇恒手捧著一個陶碗,感受著碗身傳來的溫熱,淡淡道:“歷史上是道儒相爭,這次是法儒相爭,只是相較於過去儒家對天下的影響,現在的儒家影響力遠遠不夠,但大秦也早不是過去的秦國了,經過四貴的亂法,呂不韋的義兵、寬政,加之不少朝臣或多或少受了《呂氏春秋》的影響,這場爭辯其實未必就能輕言定下。”

“注定要進行一番唇槍舌戰。”

想到這。

嵇恒也不由感慨。

儒家的生命力當真是頑強。

即便受到了這樣的針對,其對天下的影響始終存在。

王道!!!

儒家給自己披的外衣太華麗了。

也太過吸引人了。

但也正因為此,才要越發遏制的氣焰,不然一旦儒家再次起勢,天下便會重蹈歷史的覆轍,到那時天下又會進入到一個修修補補又三年的狀態。

天下當是螺旋前進的。

而非是在一條道路上狂奔不止。

嵇恒將碗中熱水飲盡,就這般坐在屋中,望著庭前雪花飄落。

……

胡府。

朝廷的告示剛一公布,胡毋敬立即就得知了消息。

聽聞這個消息,胡毋敬也當即興奮。

這是他強項。

他過去本就篤信陰陽五行之說,當初制定典章時,就是他向始皇提議國運、國色、白帝、青帝這些東西的,而這些東西最終都為始皇采納了。

他也正因為此,得以晉升奉常之位。

眼下話題重起。

他又如何不感到振奮欣喜?

只是這股興奮剛剛湧上心頭,瞬間就暗淡了下去,他已經被去職了,就算想參與進去,也根本沒資格進入到皇宮之中,更別談朝堂議事了。

想到這。

胡毋敬對扶蘇的怨恨又深了不少。

他懊惱道:“這次天象議事,分明是我胡毋敬大顯身手之時,卻因為得罪了扶蘇,早早被棄置,我眼下竟只能望而卻步,實在是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