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諫降災書》!

嵇恒似猜到了胡亥的疑惑,不緊不慢道:“政治才是一切改革的動力,一切改革都是源於政治目的。”

“有的時候對和錯無法定義,善惡好壞也同樣如此,或者說,它只能在一個時代定義,一旦超出了時代,就注定會發生一定的偏移,這次的熒惑守心,最終的解決之法也會落到政治上。”

“我未曾跟始皇談及過政治。”

“然以始皇的城府心性,又豈會察覺不出?”

“這次熒惑守心分野之地在關東,關東過去跟朝廷若即若離,通過這次熒惑守心,能極大削弱神權思想對民間的控制,從很多角度而言,其實這次始皇要做的都是基於政治目的,其他的只會是附帶的。”

聞言。

胡亥若有所思。

他其實並沒有聽的太懂。

但他也聽明白了一件事,就是大秦似真有了應付之策。

他心中稍安。

前面宮中朝中傳的沸沸揚揚,即便是他都感到了恐慌,眼下聽到有解決之策,雖不知具體是什麽辦法,但只要能將這次的事平息,對他而言,無疑都是一件好事。

胡亥摸了摸鼻子,笑著道:“能解決就好。”

“你或許都不知道,最近朝中不少人上書,想讓陛下舉行祭祀,還有就是祈神,就連宗正都有些動搖,這幾日一直在給陛下勸諫,眼下有了解決之法,想必天下這股恐慌思潮也能消停了。”

說著。

胡亥也輕蔑道:“朝中的那些大臣,一個個自詡學富五車,才智卓絕,結果遇到這些事,還不是什麽辦法都沒有拿出,依我看,滿朝大臣還不如你一人,也不知陛下為何要這麽器重這些人。”

聽到胡亥的話,嵇恒也是莞爾。

他淡淡道:“那些大臣未必想不到解決之法,只是身居高位,更注重利弊權衡,因而會變得十分的謹慎,尤其是始皇身體過去表露過不佳,這更是讓朝臣生出猜疑,他們現在寧願什麽都不錯,或者說甘願隨波逐流,也不會去輕易冒頭。”

“帝王暮年,臣子難當!”

嵇恒倒是能理解這些臣子的心思。

他過去也曾經歷過。

非是無能無才,而是君主遲暮時,性情往往會大變,也更喜怒無常,而且因為身體的緣故,對於皇子、大臣都生出了強烈的猜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自保,也為了不引起君主猜忌,大多朝臣只能選擇明哲保身。

越是如此。

君臣間的隔閡就越大。

到最後君臣間的矛盾甚至是不可調和的。

往往到了這時。

這些臣子就更熱衷向儲君靠攏。

同時。

他們也更希望帝王身亡。

情非憎君也。

利在君之死也。

這種情況,君主同樣清楚,因而他們會對儲君變得十分警惕,而一旦聽到一些風吹草動,加上心神敏感,廢立太子的事,也就自然發生了。

這就是人性!!!

人性本利。

而始皇更是熟讀《韓非子》,對這些事看的更是分明。

在《韓非子·備內》便提到,‘人主之患在於信人,信人,則制於人。人臣之於其君,非有骨肉之親也,縛於勢而不得不事也,故為人臣者,窺覘(chan)其君心也,無須臾之體,而人主怠傲處上,此世所以有劫君殺主也。’

臣子效忠的從來不是君主。

而是君主手中的權力。

聞言。

胡亥眉頭一皺。

嵇恒並沒有詳細解釋。

也不好解釋。

君臣之間本就是互相制衡、互相博弈,大秦帝國的問題就出在始皇的身體出現了問題,而且還為外界知曉,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也為了不引起君主的猜忌,臣子只能趨於謹慎,而君主為了維持威嚴,只能繼續強撐著身體,最終帝國在短短幾年內,情況每況愈下。

嵇恒將胡亥送來的酒肉放到庖房。

……

另一邊。

李斯已回到了李府。

相較於過往,李斯面帶喜色。

見狀。

李斯的第三子李儕面露異色,他可是清楚,這兩三年,自己父親可是變了不少,哪怕是在家中,也不苟言笑,尤其是經歷了上次梁山宮之變後,更是謹小慎微,唯恐為人抓住把柄,為何今日去了朝中一趟,回來就變了性情?

他好奇的問道:“父親,可是有什麽喜事?”

李斯看了李儕一眼,笑著撫須道:“算不得喜色,只是心有所感。”

“陛下終究是回過神來了。”

聞言。

李儕眼中更顯驚異。

李斯去到書房,取出一份空白竹簡,讓李儕在一旁研磨,同時沉聲道:“我大秦自立國以來,便接連創出三大創制,件件都是震古爍今的創新之舉,當時天下臣民目不暇接,無不為朝廷震驚,當此之時,陛下是何等氣魄,超邁古今,欲打造一千古之國,因而才有了後續宏闊無比的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