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時勢造英雄(第4/4頁)

雖然目前尚未定下,但如果真遇到急需錢的時候,我是建議朝廷發放債務,而不是濫發稅幣。”

張斐道:“債務契約,也是遵守契約法,也就是你情我願,朝廷發放債務,百姓不一定會賣。”

薛向道:“如河中府的鹽債,也沒有強迫大家購買,但是買得人非常多,因為那都是有利息的,如果有利可圖的話,總會有人買的。

如果誰擔心朝廷還不上錢,那他肯定也不會將錢借給任何人,試問天下間,誰有朝廷有錢啊!”

張斐問道:“但是朝廷每年也有固定支出,據我所知,在聖上啟用王相公變法之前,朝廷財政是入不敷出。”

薛向道:“但如今有了重組法案,並且將這一條寫入了臨時法中,朝廷若是入不敷出,是可以想辦法節省支出的,只要合理安排,是一定能夠還清債務的,這比借錢給那些大財主都要更安全。”

張斐點點頭,又問道:“適才三司使說如果是自己的話,會建議朝廷發放類似於鹽債的債務?”

“是的。”

薛向點點頭。

張斐又問道:“但是根據我朝的制度,三司使也不可能一直待在三司。如果下一任三司使與三司使你想得不一樣,那又該如何是好?

而且,這可是有先例的,當年範祥範轉運司在河中府主持鹽政的時候,鹽鈔法執行的是非常順利,但是當範轉運司離開河中府後,這情況就急轉直下,一些鹽商因鹽鈔受到不小的損失,直到三司使去了之後,情況又有變好。

當時鹽鈔影響到只是一些鹽商,還不算是特別棘手,但是稅幣是關乎到每一個百姓,三司使可有想過如何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換而言之,就是保證政策延續性,而不是人走政息。”

蘇軾納悶道:“他怎麽一直拿河中府舉例?”

司馬光道:“他就只在河中府當過幾年庭長。”

蘇軾點點頭。

薛向點點頭道:“我當然有想過這個問題,不瞞你說,其實我阻止不了這種情況,我能夠給的建議就是對此立法,那河中府就是最好的例子,尤其是目前政法分離,公檢法能夠捍衛律法,不會被輕易破壞。”

張斐點點頭,一本正經道:“言之有理,這的確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薛向笑了笑。

不少權貴對張斐和薛向投去鄙夷的目光。

怎麽還職業互吹上呢?

張斐低頭看了眼文案,又問道:“根據三司公布的計劃,有一百萬貫是用於河北地區?”

薛向點點頭道:“是的。”

張斐道:“但目前並沒有消息,得知河北地區也有錢荒的現象。”

薛向道:“河北地區沒有出現錢荒,那是因為河北地區本就民生凋敝,根據去年的稅入來看,各災區的稅入並未有減少許多,唯獨河北的情況還是比較嚴重,而聖上又非常關心河北地區的百姓,故此聖上決定從中撥一百萬貫給河北地區,繼續以工代賑,以求幫助百姓獲取更多的生計,使得河北民力得到恢復。”

這倒是贏得富弼、文彥博他們的認同,要抵禦遼國,河北是至關重要,目前遼國持續施壓,確實需要盡快幫助河北恢復民力。

張斐又問道:“如果三司順利放行稅幣,這稅幣是全國通用嗎?還是說僅限於京畿地?”

薛向道:“不是全國通用,也不是僅限於京畿地,就是去年災區的範圍,因為他們去年就用過稅幣,當地官府也非常清楚稅幣,到時收稅的時候,就不會遇到麻煩。而其它州縣,不清楚稅幣,所以暫時在那些州縣,還不能用稅幣交稅,關於具體使用州縣,我們馬上就會公布。”

張斐問道:“既然如此,三司使可有想過,外地商人來京城做買賣,當他們拿到稅幣時,應該如何處理?”

薛向道:“首先,一般來京城做買賣的商人,他們多半是購買一些貨物回去,我也是建議他們,換成貨物,因為目前稅幣制度還未完善。但如果他們就要換成錢,那麽在齊州、青州,河中府,等有馬家解庫鋪的州縣,是可以從那裏兌換出錢來,因為朝廷一直與馬家有合作,而馬家是有飛錢的買賣,到時那些外地商人,可以將稅幣存入京城的馬家解庫鋪,然後拿著憑證,去其它的馬家解庫鋪取出來。”

張斐稍稍點頭,又向趙抃、曹棟棟、許遵問道:“三位還有什麽要問的嗎?”

在這個經濟問題上,趙抃、許遵真不比曹棟棟強多少,他們現在都還一些問題,沒有轉過彎來,皆是一臉迷茫地搖搖頭。

張斐於是向薛向道:“非常感謝三司使來此為我等解釋。”

薛向忙道:“這是在下分內之事。”

張斐又朗聲道:“今日的聽證會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