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時勢造英雄(第2/4頁)

但稅幣不同於交子,因為每個百姓每年都必須得交稅,而稅幣又是朝廷發給他們交稅的憑證,雙方都握有對方的把柄,如果朝廷濫發,超發,朝廷也將會面臨重大的損失,這將迫使朝廷必須慎重對待。

其次,既然都有憑證,那麽法律是能夠更好地給予雙方保障,雙方的權益也是要更加平等的。”

他這麽一說,百姓覺得好像又有道理,稅幣比交子靠譜一些。

張斐點點頭:“的確,有些開交子鋪的奸商,不懷好意,卷錢逃跑,倘若沒有抓住人,那麽司法也很難給予百姓賠償,稅幣確實能夠做得更好,因為稅幣出問題,朝廷的稅入也是避免不了劇烈的動蕩,而稅入又將會影響到朝廷的運轉,同時法律也能夠更好的為百姓提供保障。”

“正是如此。”

薛向點點頭,又道:“蘇檢察長還在文章裏面提到交子務的另一個弊端,就是當所有人都來取錢,如果本錢不足,就會導致喪失信譽,從而使得交子鋪關門。

稅幣也不存在這個問題,去年我們就收上來八成的稅幣,但是沒有引發任何問題,如果是交子鋪,那就肯定完了。”

蘇軾眉頭緊鎖,搖搖頭,自言自語道:“但如果在短時內發行的足夠多,是每年稅入十余倍,百姓還是遭受損失的,而朝廷將能夠收刮民間所有的財富。”

範純仁道:“可否立法禁止發行太多稅幣?”

蘇軾瞧了眼範純仁,沒有做聲。

張斐笑道:“我知道三司使是看過蘇檢察長的文章,但最好還是等我詢問之後,再進行作答。”

薛向愣了下,旋即訕訕道:“抱歉。”

這臭小子。趙抃瞄了眼張斐,險些笑出聲來。

張斐咳得一聲,繼續問道:“蘇檢察長還在文章裏面提到關於稅幣的發行。雖然交子務發行交子,往往是本錢的三倍到四倍,但到底是有規律可循的,就是以本錢為基礎來計算,而三司使方才確定稅幣是沒有本錢的,那麽三司是如何計算該發行多少稅幣,以及如何讓大家相信,就不會出現濫發稅幣的現象,以至於給百姓帶來嚴重的損失。

雖然三司使解釋過,濫發稅幣,朝廷也會受到損失的,但如果朝廷發放數倍於稅入的稅幣,百姓能夠繳納的稅幣就只有那麽多,那麽留在手裏稅幣的價值,必然是會大跌。”

蘇軾聽得是直點頭。

薛向回答道:“既然是稅幣,那麽自然是與稅有關,方才我就已經說過,以前百姓是用絲綢、糧食交稅,朝廷再將這些發給官員,如今只是變成朝廷發稅幣給官員,官員去跟百姓購買,百姓獲得稅幣再交給朝廷。”

張斐問道:“所以說,朝廷是收多少稅,就可以發行多少稅幣?”

薛向搖搖頭道:“並非是這麽簡單,稅入只是稅幣的保障,而方才張檢控所言的那種情況,等於是破壞了這個保障,朝廷當然不會發行這麽多稅幣。但具體發多少,並非是根據稅入去發,而是根據民間對錢幣的需求和商業的發展。

也正如在下方才所言,此番發行稅幣的起因,就是因為錢荒,而錢荒也一直困擾著我朝,且有著諸多危害。

我們這麽做是為求幫助百姓,同時為國家節省損耗,正如王相公提到的理念,就是民不加賦而國用饒。”

王安石微微一笑,這馬屁有些水平,他很喜歡。

司馬光他們則是直翻白眼,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在他們看來,這馬屁過於生硬啊!

又聽薛向繼續說道:“另外,根據我對河中府的觀察,適當發行一些鹽鈔,是可以促進商業發展的,但是過多的話,即便沒有張檢控說得那麽多,但也會影響到稅幣的信譽,以及商業的發展。

所以,當坊間缺乏貨幣的時候,我們就會多發一點,而當坊間不缺稅幣的時候,我們就會少發一點,甚至於不發,而當商業發展不利的時候,我們甚至會用錢幣收購稅幣。”

“這聽著很是復雜。”

張斐道:“關於百姓對錢幣是否有需求,這個或許能夠觀察得到,比如現在出現的錢荒,就代表著百姓缺乏錢幣,但是我想知道的是,三司如何去判斷該發行多少?又該購回多少?”

薛向遲疑少許,道:“不瞞張檢控,其實我們三司目前也都在摸索中,尚未找到一個準確的計算方法。”

張斐道:“所以三司現在公布的三百二十萬貫,就只是三司使的幸運數嗎?”

“哈哈!”

此話一出,頓時引發一陣哄然大笑,原本嚴肅的氛圍,瞬間蕩然無存。

就連趙頊也是一陣短暫的錯愕後,旋即是苦笑地直搖頭。

“肅靜!”

許遵狠狠地敲了幾槌,又向張斐道:“張檢控,請注意你的言辭,這可不是在庭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