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時勢造英雄(第3/4頁)

趙抃立刻偏頭看向許遵。

什麽意思?

在皇庭就可以這般輕佻。

許遵也反應過來,忙補充一句:“庭審也不能這樣。”

目光中透著威嚴,小子,你這是在坑你嶽父,老夫才是名義上的主持人啊!

張斐低聲道:“我沒開玩笑,他前面說得那麽信心滿滿,結果連個計算法都沒有,我必須得諷刺他幾句,我們可不是那麽好糊弄的。”

趙抃點點頭道:“言之有理。”

許遵見趙抃都這麽說了,自然也就不多說了。

“無妨!無妨!張檢控有此困惑,也在情理之中。”

薛向不但不生氣,反而主動開口為張斐解圍。

張斐笑道:“多謝三司使理解。”

薛向又認真地回答道:“首先,這三百二十萬貫當然不是我的幸運數。我也承認這不是一個準確的數目。

但是,這一個非常保守的數目,我們對比過去年和往年的稅入,就京畿地而言,去年的稅入,光稅幣加上錢幣,就比往年收上來的錢幣就多出約兩百三十萬貫。

而這些本應該是上繳貨物的,如今百姓既然沒有上繳,那他們就需要出售這些好貨物,而購買者,就應該是官員和士兵,其中農道理我方才已經說過了。

雖然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個具體的計算法,但是我們根據去年的情況,以及河中府的財政變化,已經找出一些線索,比如說,從商稅裏面去分析,商稅增長,自然需求更多的稅幣,若是商稅減少,則應該購回稅幣。

而去年商稅是有著顯著的增長,再加上目前正面臨錢荒,我們即便就在京畿地發行三百萬貫,其實也不算多的。

更重要的是,朝廷不是因為缺錢,才發行稅幣,去年雖然朝廷用於賑災,發了五百萬貫,但那都是朝廷最近因為王相公的改革變法所存到的錢。”

張斐立刻問道:“那為何沒有在京畿地發行三百萬貫?”

薛向回答道:“這是因為我們料想,當朝廷發行稅幣後,錢幣的價值就會減少,可能會有更多人拿錢幣出來,但目前尚不知會有多少錢幣出來。

所以我們在公布的告示中,是著重提到,這三百二十萬貫不是一次性發完,而是分批發,其目的就是要觀察百姓對於錢幣的需求,如果沒有需求,那朝廷也會立刻停止。

正如我方才所言,此番稅幣計劃,志在為國為民,而並非是為國斂財,我們還是會以百姓為重。

這也是官家在去年年末時提到的期許,就是以主修內政,恢復民力為主,做到國泰民安。”

這一番話,倒是贏得不少人點頭稱贊。

趙頊當然也是非常滿意。

會說話你就多說一點。

張斐點點頭道:“這我也知道,當今聖上,是非常關注民生,但是三司使既然說,朝廷並不缺錢,那為什麽不等到摸索清楚後,再發行稅幣,這樣不是更為妥當嗎?”

薛向回答道:“如果我們不發行稅幣,就永遠不知道,該如何準確的計算出,什麽時候,該發行多少錢幣,什麽時候,又該購回多少錢幣。此番發行稅幣,只是一次試探性的,三百二十萬貫,朝廷還是可以給予足夠的保障。”

張斐問道:“那這需要試探多少年?”

薛向回答道:“至少也得兩三年,但是在這兩三年內,我們會根據百姓對錢幣需求來決定是否發行稅幣,而不是說每年固定要發行多少。

等到摸索出經驗後,我們就會將所有的計算法,開誠布公,不對任何人做隱瞞,也將會配合公檢法的調查。

因為對於朝廷而言,別的都不說,光稅幣帶來的商稅增長和節省損耗,就是非常驚人的,我們不會為此冒險,用濫發稅幣來圖一時財富。”

張斐問道:“但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若遇天災,若遇戰事,在朝廷急需用錢的時候,三司使如何確保,朝廷不會濫發稅幣,來在短時日內,獲得更多的財政。

據我所知,在陜西一些交子務的失敗,其實就是源於戰爭,不是說某個貪官汙吏所為。”

司馬光、蘇軾他們聽得是頻頻點頭。

這就是他們最擔憂的情況。

平時的話,他們也相信,朝廷不會胡亂濫發稅幣,但是宋朝財政,之前都已經出現赤字,再遇戰事的話,財政就會變得非常緊張,發行稅幣,顯然是一個快速斂財的絕佳手段。

交子務就是這麽玩完的,玩命的時候,誰還管那麽多,他們也阻止不了啊!

他們不想開這口子。

薛向回答道:“張檢控提到的情況,我們三司其實也有想過,並且也仔細研究過,我們發現河中府的鹽債,是更適合應對這種情況。

人人都有急需的錢時候,不管是遇到天災,還是戰事,幾乎人人都是選擇借錢,朝廷當然也可以選擇借錢,況且這也是用於保護我們大宋子民,又不是什麽難以啟齒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