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門徒

薛向的這一番話下來,院外不再響起噓聲,百姓們從方才的鄙夷、恥笑,漸漸變成猶豫、迷茫、掙紮,尤其是那些商人貨郎,紛紛低聲與同伴相互討論起來。

其實在此之前,京城的商人也是非常難受,因為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京畿地的商業規模一直在增長,但主要是小商人增多不少,大富商沒有太多變化,那些商業中的新貴,多半還跟張斐有關。對於這些小商人而言,這買賣剛有些起色,就遇到災情,他們能不感到絕望嗎?

只不過他們只是小眾,而且家裏多少有點存糧,也餓不死,非常容易被大家忽略,到底這封建社會,主要是求安定,餓不死就沒事,所以大家的目光還是集中在普通農夫身上,稍有風吹雨打,這些農夫就面臨生死存亡。

但其實小商人也很難熬,如果持續一年的話,他們的買賣也將維持不下去。

故此,薛向的這番話,在他們看來是很有道理的,如果說,薛向發得的是銅幣,哪怕是不發給他們,他們也絕對會舉雙手雙腳贊成。

但這個紙幣,確實令人感到擔憂。

朝廷?

狗都不信。

“這話聽著怎麽有些熟悉?”

富弼小聲嘀咕一句,不禁又左右看了看,但並未從人群中找到那道熟悉的人影。

趙抃注意富弼的舉動,低聲道:“那臭小子現在跟官家在一起。”

富弼點點頭,“那小子真是越來越像一代宗師。”

趙抃微微一笑。

這時,證據也都已經呈上,富弼他們是認真看了起來。

外面的百姓,見他們都在審視證據,這議論聲,也漸漸變大。

身在後面大堂內的趙頊,不禁也向張斐道:“這是你教的吧?”

這路數簡直就是復制昨天的張斐。

“不是。”

張斐搖搖頭道:“如果是我的話,我會以攻代守,這第一份證據,一定是往年災情時,所遇到的問題,尤其是他們最習慣用的開倉賑濟,我的方案是否通過,暫不重要,但是一定要將他們的政策先給否定,那最終就只能用我的,如此就能夠事半功倍。”

真不愧是張大珥筆,果然是有一套啊!趙頊聽得眼中一亮,朝廷開倉賑濟,那真的就只是為了道德,但其實救不了多少人,不禁是笑著直點頭,“看來三司使只學到一半啊!”

他說得倒是輕巧,但要學另一半可是需要勇氣的,一般人可真是使不來,朝野上下,也只有張斐敢這麽幹。

不過對於薛向而言,已經是心滿意足。

司馬光他們並不知道,坐在這裏的薛向,那心裏滿滿都是幸福感,因為他就愛這一套,咱們就講利益,別得不講,這可比在垂拱殿說話輕松多了。

這也是他的強項所在。

這證據呈上之後,司馬光審視一番後,雖然賬目上與薛向說得差不多,但是他覺得關鍵不在這裏,薛向只是用一種話術在忽悠眾人,於是又向薛向問道:“依三司使之意,發行稅幣,是為讓百姓用稅幣去商人那裏買東西,幫助商人度過難關,避免商稅減少,為得還是國家財政。”

薛向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司馬光道:“你將稅幣發給百姓,百姓拿著稅幣去商人那裏購買貨物,商人再用稅幣交稅,在這個過程中,百姓是得到貨物,但是商人從中得到了什麽?朝廷又從中得到了什麽?”

說罷,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話有些不妥,於是又補充一句,“商人若得不到好處,他們又豈會願意將貨物賣給百姓?”

此話一出,眾人頓時又陷入困惑中。

這麽一說,好像商人除了可以繳一點稅,是什麽也沒有得到,紙幣到底不是銅幣,本身就不具備價值。

而朝廷將稅幣發下去,也只是幫助百姓,對財政好像也沒有影響,因為最終還是要收上來的,稅幣發多少,這明年的稅就減少多少,這就還是寅吃卯糧。

薛向非常冷靜地回答道:“司馬尚書此言差矣,此賬不能這麽算。司馬尚書若是將這稅幣就視為銅幣,是不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了。”

司馬光道:“但是稅幣到底不是錢幣,而且……!”

他低頭看了眼文案,確定一番後,才道:“而且在你們遞交上來的法案,說明的非常清楚,這稅幣只是用於賑災,皆是朝廷會通過收稅,將稅幣全部收回。”

“是的。”

薛向點點頭,道:“但我之所以那麽說,是有助於司馬尚書理解這裏面的利益關系。雖然稅幣只發一次,但是稅幣的有效期是三年,那麽在這三年之內,都可以用於交稅,也就是等同於錢幣。

而且這一筆賬,也不是這麽算的。例如,我用一千貫稅幣,從白礬樓購買五千斤美酒。這表面上的賬是我花了一千貫稅幣,得到五千斤酒,而白礬樓是得到一千貫稅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