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到底是誰的錯?(第4/4頁)

張斐又問道:“可是轉運司掌控著稅收賬目。”

“是的。”何寧點點頭,又道:“但發運司是直屬朝廷的,不歸地方轉運司管,大部分錢也都是國庫直接撥給發運司的,只是期間朝廷有幾次下令,讓兩浙轉運司撥錢給發運司,作為糴本,但數目不是很大,所以我們轉運司不是很清楚他們發運司的情況。”

張斐道:“那從兩浙的稅入來看,這均輸法可有起到利好的效果。”

“呃……”

何寧遲疑了下,“其實方才那位余員外說得不錯,當地稅收確實是在年年降低,主要就是因為商稅降低不少。”

張斐問道:“為何商稅會減少。”

“就是因為來往商人減少了很多。”

何寧道:“尤其是絲商,許多商人去余杭做買賣,主要是夠買當地的絲,但往往會額外再買一些貨物回去,一旦絲商減少,不僅僅是絲,還導致很多貨物賣的都比以前要少,商稅是必然會降低的。”

張斐問道:“你可有證據證明這一切?”

何寧道:“三司都有賬目的。”

張斐道:“你可以向朝廷匯報此事?”

“那倒是沒有。”何寧搖搖頭道。

張斐道:“你為何不匯報此事。”

何寧道:“首先,因為均輸法就是防止那些商人囤積居奇,這必然會導致商人變少,商稅減少也是必然的,如果發運司能夠錢省回去,那就不算是虧,據我所知,朝廷應該沒有虧。

其次,商稅主要減少是在於過稅,而過稅主要算在地方財政上面,是不會影響到我們轉運司的稅入。

最後,均輸法並沒有過多影響到普通百姓的生計,主要還是影響那些商人,所以,我也就沒有多說什麽。”

雖然北宋商業發達,商稅甚至超過農稅,但基本盤還是在農業方面,因為大部分人口都在農業,就古代而言,考核成績,往往是地方安定,不是收入要增多多少,不減少就有功。

均輸法對於農夫影響到,其實是比較小的,到底很多農夫不參與商業,主要是影響到商人、市民。

這就是為什麽均輸法出來的時候,反對的人,是比較少的,聲音也比較小,就蘇軾跳得歡,司馬光都沒說什麽。不像青苗法出來後,那就是鋪天蓋地的批評聲,因為青苗法是直奔農業去的,一旦出事就是大問題。

均輸法只是針對商人這個小群體,是鬧不起來的。

張斐問道:“所以何判官認為發運司這麽做,打擊了那些囤積居奇的商人,而且有益於百姓和國家,並沒有任何不妥的。”

何寧思索一會兒,道:“最好……最好還是做到兩全其美,到底發運司的主要職責,只是供應京城所需,是無法取代商人的。

而且,也不太穩定,今年發運司是來余杭買絲,明年可能就去揚州購買,如果余杭又沒有商人來,那余杭的絲可能就賣不出去,這不但影響商人,也會影響到許多百姓的,到底許多桑農也經常拿著絲來市集上換糧食,可大富商的絲尚且賣不出去,他們的就更加賣不出去了。”

張斐又問道:“為何均輸法會使得商人不再來余杭做買賣?”

何寧道:“原因有三,其實方才商人都說過了,其一,無人敢跟官府去爭,官府要多少貨物,必須先滿足官府,商人都不敢輕舉妄動。

其二,商人主要也就是賺百姓和官府的錢,但如今官府直接與百信交易,商人也就無利可圖,自然也就不會來了。

其三,商人越少,貨物不變,只能都寄望於官府來買,如果官府不買,可能就賺不到錢,商人也就不敢生產太多貨物,久而久之,這商業活動變得越來越少。”

張斐問道:“那依何判官只見,這又該如何權衡?”

“我不知道。”

何寧想都沒有想,就直接搖頭,我要知道,我早就跑去跟王安石說了,這已經超出他的知識儲備。

“非常感謝何判官能夠出席作證。”

“應該的。”

何寧點點頭,然後拔腿開溜。

如果沒有明確的理念矛盾,坐在這上面,可很是煎熬,因為怎麽說都會得罪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