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7頁)

他以前的廠從來沒打過廣告,他也不知道廣告能有什麽效果。

為了不背上「克老板」的名聲,他聯系上好幾個一同從廠子裏出來,現在跑到外地廣埠屯電子一條街混飯吃的好哥們兒,讓他們幫忙在店頭拉個橫幅打廣告。

依他所想:能賣一點是一點吧,只要銷量還有,至少能保證士氣。

如果老天安排人的生命中一定要有幾個時間必須焦慮,那逃也逃不掉。

新一期《計算機世界》發出後兩個星期,所有庫存漢卡賣了個精光。

生產主管的焦慮從「生產這麽大的量,要是賣不掉怎麽辦」,變成了——“四面八方來人來電來信催貨,來不及交貨怎麽辦。”

到月底一結賬,許多工人的加班費比正經的月工資還要高。

一度引發了跳槽熱,工人紛紛從其他民營廠辭職出來,領導問其跳槽原因,回答:“廠子的業務量不飽和,不加班,我有家有口的,需要錢。”

廣告登出後的銷量,甚至比安夏預想的還要高。

安夏看的全國計算機保有量的數據來源是品牌機,也就是出廠就已經被安裝調試完整,有牌子的電腦。

性能穩定,但是貴。

不過許多人也沒那麽特別追求性能穩定,都是攢著玩,又不是工作。

就如同一三十年代就開始有人會「攢」自行車,五六十年代「攢」礦石收音機一樣,此時已經有許多年輕人會自己「攢」電腦。

上個月的工資買CPU,這個月的工資買個主板,下個月的工資買個內存……

自己動手拼個兼容機出來,價格比品牌機便宜一半不止。如果能通過關系搞到一手硬件,那就更便宜了。

這種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攢出來的計算機,當然不在國家的正式統計報告之內。

也實在是沒辦法統計。

除了個人用戶的數量比安夏想像的要高許多之外,她也沒想到,還有許多私人個體戶過來說想當代理商。

他們中有許多廣埠屯電子一條街的商戶,還有中關村電子市場、賽格電子配套市場、珠江路江計電子一條街……

“這是……都到齊了啊?”這四條街,在往後的一十多年,都是國內電子市場的風向標,IT界有什麽風吹草動,這四條街最先知道。

能在這四條街上鋪貨,安夏求之不得。要不是這些街上的企業都太過零碎,全是小單位,安夏又人手不足,她早就下手了。

在紫金漢卡熱銷的同時,安夏也在時刻緊盯著國外微軟公司的動向。

余化龍此時已經在美國,IT界有什麽風吹草動,他就打越洋電話過來告訴安夏。

他一度以為安夏也在研發中文操作系統,想要一舉取代DOS的地位。

其實安夏只是想知道,微軟什麽時候推出致命的Windows 31系統。

那個系統直接用軟件解決了漢字問題,該系統一出,全國漢卡的銷售就像被按下了休止符。

手裏還有存貨的人,就等於放了一倉庫的垃圾,毫無用處,還得想辦法把它們處理了。

這是九十年代初新技術對舊技術的一次巨大沖擊,許多賣漢卡的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不是破產了,就是想別的辦法掙紮求生。

安夏只隱約記得,31推出的時間,與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的時間是重疊的。

只要在這個時間之前,漢卡的銷售還是爆炸似的增長。

必須趁著這個風口,抓緊賺一波。

紫金漢卡的銷量已經非常高了,生產部門整天忙得跟抽陀螺似的,根本停不下來。

可是,安夏居然還在打廣告,她不僅在《計算機世界》打廣告,也終於出手,在央視投放。

“我們都賣得這麽好了,還要打廣告幹什麽啊?”生產部主管不理解,未完成的訂單量已經讓他整天焦慮。

“你知道我們的競爭對手有多少吧?一旦我們不打廣告,自然有人想要把我們擠下去。”

安夏雖然說不清楚原理,但是她知道,商品必須保持曝光量。

兩大著名洋快餐,誰不知道。

兩大著名可樂,誰不知道。

幾個頭部電子產品生產商,誰不知道。

人家那廣告打的叫一個鋪天蓋地,防不勝防,逃都逃不掉。

原先那個安夏自己找上門,希望他們預裝紫金漢卡的計算機制造廠,由於占了一年預安裝協議的光,現在對外宣傳他們電腦的時候,驕傲地打出:我們預裝了紫金漢卡。

銷量也比過去提升了不少,生產線也擴展了四條。

他們現在看見外面的最高配置已經是386,便打算慢慢減少286電腦的生產量,轉而生產386型。

要生產新電腦,就要把舊電腦的庫存都清掉。

領導們著實沒有想到,電腦這麽快就從286升級到了386,他們幹了安夏的生產主管焦慮的事——生產多了。